泸县乡村振兴以路开道

2018-01-07 11:52:5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史册

  两千多公里的“社社通”预计提前一年半完成

  □本报记者唐泽文

  “以前赶场只能穿筒靴出门,现在水泥路通到房前,家门口就能坐公交。”1月5日,泸州市泸县喻寺镇谭坝村1社村民李增华穿上新皮鞋,走在刚刚竣工的“社社通”道路上,心情愉悦。

  李增华的未来生活同步改变。“村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马上要开工了,我打算去那里打工,听说每天能挣70多元呢。”

  泸县“社社通”道路的完善,不仅方便了当地老百姓,也吸引产业园区落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提升。

  “一补三点”社社通水泥路

  在泸县县委书记薛学深看来,交通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让水泥路通到每一个社,是泸县正在做的一项民生工程。在全省百万人口大县中,泸县率先实施村内通社路建设,计划3年投资10亿元,建设“社社通”水泥路2142公里。泸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社社通”道路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历时半年,工作人员踏勘绘图100余份,走访群众1万人次,规划“社社通”项目2185个。

  如何科学合理优化路网?泸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以前的部分泥结石路截弯取直后,原有泥结石路复耕,既节约土地又消除道路安全隐患。“社社通”水泥路同步配套安保设施,并建设50座便民桥、连通桥,形成立体交通体系。在“社社通”的基础上,泸县鼓励有条件的村社率先实现“户户通”,将道路修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口。

  玄滩镇涂场村原是省级贫困村,新建17.5公里水泥路后,全村居民实现“户户通”,2016年成功脱贫。在石桥镇,154.4公里的水泥路在全镇形成一个循环圈,道路按照路基5.5米、硬化路面4.5米、厚20厘米的标准施工。“这个标准是全县统一规定的,以确保道路质量。”泸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修路钱从哪里来?泸县探索“一补三点”筹资建设模式,即以县级财政按每公里38万元至40万元标准补助为主,群众自愿集一点,在外乡亲捐一点,受益单位助一点。截至目前,财政拨付补助资金4.7亿元,企业、社会、个人捐助以及群众自筹资金1.8亿元;全县已建成“社社通”水泥路1834公里,完成目标任务86%,137个社实现“户户通”。预计2142公里的3年建设任务,一年半时间能完成。

  便捷交通 吸引产业园落地

  “方便、实惠。”涂场村村民赵纯良说,他现在去镇上或县上,都是坐公交车。

  去年12月5日,泸县44条城镇公交线路陆续开通,第三批93辆一线品牌新型城镇公交车投放到各镇、村,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按照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泸县提出打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版的要求。按照计划,泸县用2-3年时间实现全县农村城镇公交全覆盖。

  为让城镇公交“开得起、留得住”,泸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多次研讨,建立城镇公交营运补贴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对城镇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车辆购置、保险补贴、监控设备及运营维护、运营补助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的长效保障机制,每年财政将投入公交保障补贴近2000万元。

  交通的便捷,让当地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农副产品产业园之所以落地这里,很大程度是看中了我们的交通建设。以前这里的农产品要卖出去,运输成本占30%以上。”喻寺镇相关负责人说。谭坝村也正在为今后乡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准备,去年年底,谭坝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载体。

  “我们将吸引更多产业到农村落地生根,推动一三产业联动发展,提升附加值,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惠落到百姓的包包里。”薛学深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