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种养”成就杨凤不凡事业

2018-06-29 15:30:19来源:四川科技报编辑:彭焘王聪 廖梅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甘孜州丹巴县兴康养鸡技术协会,只见2万多只土鸡、藏鸡在葡萄架下悠闲觅食,葡萄藤上垂挂的一串串葡萄,让人垂涎欲滴。“我们养殖的这些鸡渴了喝山泉,饿了啄野草、觅虫子、吃纯粮,所以肉质非常鲜嫩。而养鸡产生的粪便成了葡萄树的有机肥料,产出的葡萄不仅色泽美而且口感非常好。”协会会长杨凤介绍说。

  近年来,杨凤通过组建协会,打造养殖基地,发展和培育绿色、特色、无公害农产品,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并在今年初举行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了“脱贫攻坚特别奖”。

20180629B3_副本.jpg

杨凤(左一)指导技术人员进行饲料配方

  艰辛创业路

  1984年,杨凤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重庆市荣昌县峰高镇长坡村小学任教。1987年,为了圆援藏军人父亲的高原梦,她放弃舒适稳定的工作,来到父亲留下青春、洒下热血的这片土地——丹巴县。期间,杨凤先后做过车间工人,卖过菜、服装、副食品,当过裁缝,办过美容保健院,生活、创业之路充满坎坷而又极富激情。“为了圆梦,即使生活再难,创业再苦,我也从没想过放弃。”杨凤说。

  “丹巴县属岷山邛崃山脉之高山区,大渡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峰峦叠嶂、峡谷幽深,全县海拔相对高差为4120米,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养殖土鸡、藏鸡。”杨凤介绍说。

  看准了这一机遇,2001年,杨凤和爱人在丹巴县创办了一家养殖场,然而却被2003年的一场洪水冲得一干二净,多方筹集来的几十万元资金付之东流。为了还债,她卖掉了唯一的住房,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租住在店铺里,辗转奔波。

  2008年,她再次筹集资金,创建了立体生态养殖场。在甘孜州、丹巴县科协的指导下,养殖场始终坚持“环保、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藏区的生态优势,采用“立体种养”模式,大力发展藏鸡、土鸡、美国红提、大渡河鱼等绿色生态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2014年,她注册成立了丹巴县梅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产品的销售。“目前,我们的活鸡、鲜鸡蛋已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了‘梅隆’和‘康巴雪域’等5个商标。”杨凤说。

  精心养殖路

  为了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致富,2014年,杨凤在丹巴县半扇门乡关州村注册成立了丹巴县兴康养鸡技术协会。

  在养殖过程中,协会依托省、州、县科协、科技、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葡萄架下放养土鸡及藏鸡,利用鸡粪生产沼气,解决燃料不足及棚圈保暖等问题,沼气池废料又为培种育苗提供充足肥料,形成了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既减少环境污染,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肥料资源,达到了绿色发展的目的,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同时,采取“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以源头控制、技术培训、指导监督和产品检测于一体的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并通过统一鸡苗供应、统一饲料配制、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模式“四统一”举措,强化规范管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通过多年努力,协会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高原土鸡和冷水鱼生长的养殖技术,研制出了半自动喂养料槽,并具有独特的蛋鸡养殖中草药配方。

  在科协、畜科所等单位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杨凤还把自身的养殖经验整理成册,编制了《藏鸡饲养管理技术手册》,发放给农户,助力农户科学养鸡。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发放资料,推广实用技术。近年来,协会开展养鸡技术培训30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发放科普资料2000余册,培育科技示范户112户,印发养殖、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资料1.5万份,受益群众辐射到周边各县。

  “丹巴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养鸡基地地处峡谷地带,水源充足、人烟稀少、通风效果好,所以,我们主要采取放养模式,让鸡自己觅食,再以玉米、大豆等补充喂养,鸡的品质得到极大提升。”杨凤说。

  杨凤介绍,协会每年春天为农户提供鸡苗,同时又向农户收购玉米、大豆等作物,用作鸡的主饲料。“目前,协会每年能为当地农户提供优质土鸡苗10万余只,生产土鸡蛋60余吨,出栏生态土鸡2万余只、藏鸡5000余只,产美国红提2吨,年产值达548余万元。”杨凤说。

  产业扶贫路

  协会取得一定成效后,为了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作为甘孜州政协委员的杨凤,积极响应“我为脱贫做件事”的号召,投入精准扶贫工作中。

  协会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及荒山,助力贫困户增收。“目前,协会共流转10户贫困户的土地5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3000~8000元。”杨凤说。同时,协会低价将土鸡苗销售给农户,并通过提供预防药品、免费技术指导、最低保价回收产品等方式进行带动帮扶。

  2016年,协会为丹巴县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圈舍材料、鸡苗、饲养器具、饲料、药品等,采取入户技术培训、全程跟踪服务、签订高于内地同期批发价50%的回收合同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现已初见成效,其中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1.5万元,全面实现脱贫。为了达到长期帮扶目的,协会将31户贫困吸纳为会员,并签订了长期扶持协议。2017年,为每户会员发放红利1000元。

  杨凤说,“2017年,协会又对23户建档立卡特困户进行定点帮扶,为贫困户发放鸡苗等,目前正在喂养阶段,土鸡回收后预计户均增收可达1.5万元以上。”

  同时,按照就近就业、重点聘用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原则,协会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从事葡萄剪枝、松土、施肥、采摘等,目前已安置25名失地农民及下岗工人,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农户在养殖场务工,既能增收,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一举多得,有效促进了农户家庭和谐、农村社会稳定。”杨凤说。

  此外,为了开拓产业扶贫新途径,提升农户的养殖积极性,杨凤积极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为东谷乡登巴村44户农户每户捐赠10只青年雪毛土鸡及预防药品,总价值2.1万余元;为巴旺乡聂拉村11户贫困户捐赠鸡苗176只及预防药品若干,价值7000余元;为康定市孔玉乡门坝村送去血毛鸡苗800余只及饲养器具、饲料、药品等,并与该村签订长期帮扶技术指导、回收产品合同;还与水子乡各宗村、巴底镇俄鲁村、崃依村、半扇门乡大邑村、新龙县博美乡、乐安乡等县内外20多个村签订了长期帮扶合同。

  “通过科技扶贫,目前,协会辐射带动县内外养殖户3000余户,其中160余户贫困户发展成为养殖大户,仅出售土鸡、土鸡蛋,年人均增收达2000元以上。基地散养土鸡的主饲料玉米、大豆等几乎都来自于当地农户,此项又为合作农户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杨凤说,“截至目前,协会已帮助160余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杨凤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获得丹巴县政协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孜州优秀政协委员、甘孜州十大就业明星、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2016年,协会被省科协评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

  荣誉越多,责任越大。谈到未来,杨凤说:“协会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土鸡、藏鸡养殖,提升丹巴县土鸡、藏鸡养殖的综合生产实力,把产业做强做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