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美霖:以公益之心成就“丹棱葡萄”之美

2018-03-16 12:56:04来源:四川科技报编辑:彭焘马静璠

  在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路演现场,一位身材高挑、口齿伶俐、皮肤白皙的女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年纪轻轻,却经营农场多年,带领1000多种植户创出了“丹棱葡萄”品牌。她就是眉山市丹棱县科美家庭农场主、丹棱县葡萄协会会长骆美霖,本次大赛金奖获得者之一。

  抓住机遇

  扎根农村做农业

  骆美霖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做过记者,当过公务员。2013年,丹棱县政府在当地郊区设立葡萄观光园,骆美霖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她辞职回乡建起了丹棱县科美家庭农场和丹棱县美辉葡萄专业合作社。

  “最初我仅仅是想有个自己的园子,种葡萄来卖,比上班收入高点就很满足了。”骆美霖说。她想象中农场主的生活应该是在绿树成荫的葡萄园里悠闲地忙活,可现实却并非如此,不但要风吹日晒,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没资金、缺经验、无销路等。缺乏经验,她便到别人的园子去学,别人种什么她就跟着种什么,一次性在葡萄园种了10多个品种做试验。不懂技术,她就向专家请教、上网查资料。更难的是,不知道葡萄销往哪里。“那个时候,看见路边的水果店,我都进去打听他们是从哪里进的货,然后就拖着葡萄去找经销商。”骆美霖回忆道。

  渡过了艰难的时期,如今骆美霖的农场依托四川省农科院、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以种植销售绿色高档葡萄和桂花花木、茶叶为主。主园区葡萄基地采用标准化避雨栽培,每年优化葡萄品种,量化种植细节,确保产品安全又优质。2013年她创建了“科雅”品牌,农场从坚持绿色生态的高标准生产园转向集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2014年底,骆美霖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和对网络生鲜消费数据分析,引入“互联网+家庭农场”新型营销理念。定期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对农场品牌及种植理念进行宣传和推广,推出了无激素、无农残、无转基因的星级葡萄概念;借助附近旅游资源和县城近郊便利区位优势,以消费者体验+口碑传播+公众号推送,增加信息粘连性,开发观光采摘客户;同时联手顺丰速递开通眉山市第一条葡萄生鲜快递专线,将科美农场的星级葡萄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品牌农业产地直销。

  成立协会

  帮助农户摆脱困境

  2014年,丹棱县当地葡萄遭遇到滑铁卢,夏季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葡萄长势不好,销售难。“我还记得当时从市中心到城外,全是卖葡萄的。而往年,到八月底葡萄就基本卖完了,但是那年国庆节时仍然还有很多人在卖葡萄。葡萄颜色不好,颗粒也不大,完全没有卖相。根据我的分析,农户的葡萄长得不好有气侯的原因,更重要是他们不懂技术。”骆美霖说。看着农户一车一车的葡萄卖不出去,想着他们辛苦一年却没有收成,骆美霖萌生了帮他们的想法。

  为了帮助农户打破困境,在骆美霖的精心筹备下,2015年11月,丹棱县葡萄协会正式成立,并组建了基层农技服务团队。协会每月5日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同时长期免费为农户开展田间实作培训。“我们依托农场现有的技术力量,同时邀请全国知名的葡萄种植专家为农户授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大家把葡萄种好。”骆美霖说。

  由于葡萄种植户大多是40~60岁的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常规的讲解种植户很难理解,骆美霖便把葡萄种植技术按时间分成了12个月,每个月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她逐一详细地给农户讲解。由于很多乡村交通不畅,农户到协会所在地不方便,骆美霖便到村里去,到地里手把手地教。如今,协会每年举办大型培训活动7场以上、小型田坎培训100余场,培训人数5000余人,吸引农户参与种植葡萄1000余亩。同时,她还带领会员到东坡、峨眉、新津、乐山等地学习优秀的种植经验,提高种植能力。为帮助贫困户,协会还向20多户困难农户提供贷款,向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免费发放农资。

  在骆美霖的带动下,当地的葡萄种植户慢慢富起来了,但如何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呢?骆美霖萌生了大胆的想法:做丹棱自己的葡萄品牌。“当时我发现,葡萄的品质可以控制,但是在价格方面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自己的品牌。”骆美霖说。

  做品牌首先要保证品质,于是骆美霖在当地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在全县范围内开办葡萄节,举办葡萄种植技术评比、最美葡萄园区评比,邀请中国葡萄协会专家参加丹棱葡萄高峰论坛,通过活动宣传丹棱葡萄,提高本地葡萄知名度,树立地区品牌,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在吸引经销商的同时,也推升了葡萄的收购价,使葡萄每公斤销售价提高了1~6元,产值增加上千万元。

  创新技术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骆美霖知道,做农业除了受气候影响外,更重要的还需要技术支撑。于是,协会自主研发了葡萄枝蔓培优技术和葡萄优花优果培育技术,并与辽宁省农科院、中国果树研究所郑州葡萄研究分所、四川国光葡萄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合作,“他们为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协会为他们提供理论实践、技术支撑,共享种植技术成果。”骆美霖说。

  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协会向种植户提供葡萄标准化种植培训,推广葡萄避雨栽培集成新技术、葡萄枝蔓培优技术、葡萄优花优果培育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生物防虫技术,帮助果农提升果品质量。在协会的带动下,丹棱葡萄价格提高了20%以上,每亩地产值增加了1000余元。

  为保证葡萄的品质,协会为每一个农户发放了种植手册,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疏果,什么时候使用农药,都记录在册。还为每一位会员建立了农资使用台账,统一制定每亩葡萄年需农资量和质量标准,通过葡萄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对会员种植的葡萄进行定期抽检,并发放二维码,实现全程可追溯。

  骆美霖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准备申请有机食品认证,协会也在积极筹备成立核心种植联盟,与农户共同拓展绿色食品市场;筹备成立丹棱葡萄电商销售中心,达到品牌农业产地直销。“估计今年能拿到绿色食品认证,争取在今年将葡萄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区,真正实现丹棱葡萄品质和品牌的提升。”骆美霖说。

  如今,通过两年的努力,协会会员超过1000人,辐射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丹棱葡萄部分已实现品牌化管理。而协会作为纽带,记录葡萄种植全过程,通过严格的分级筛选,对农产品进行包装,明确定价,对口销售,实现农户和商户双赢。由于管理规范严格,骆美霖科美家庭农场产品已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检测,下一步将以此作为标准,让协会所辖区域内葡萄都能达到绿色食品等级,从源头打造高品质葡萄供应地区,稳固种植户收入。

  “什么是协会,我觉得协会就是公益组织,一个人为什么能快乐,因为有公益心。对于我而言,比挣钱更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回馈社会。未来,我会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丹棱葡萄。”骆美霖说。

  (本报记者 马静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