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实现多点开花
这是中新天津生态城(10月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不只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拂过,这几年,越来越多企业走进滨海新区,将这里视为发展的新沃土。
不久前,瓜子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滨海新区旗下的天津开发区。瓜子融资租赁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是瓜子二手车金融业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滴滴出行、京东金融、58到家等一批来自北京颇具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已经来此精耕细作。
“仅上半年,天津开发区就引进北京企业238家,协议投资额742亿元。”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说。
货轮停靠在天津港北疆港区(2017年4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9月28日,正值滨海新区旗下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发建设十周年之际,生态城管委会宣布,清华大学在此已建成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等三大电子信息实验中心。通过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得以在生态城生根。
除企业投资落户外,加快科技资源的互促互补,不仅是三地协同发展的新趋势,也成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既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也为全国优化区域开发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表示。
4年来,滨海新区累计引进疏解项目3100余个,协议投资额逾3900亿元。与河北合作的滨唐、滨沧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相继揭牌。不但形成了分工合理、合作有序、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而且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