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显芬:让现代农业照亮彝区

2018-11-19 14:15:47来源:四川科技报编辑:彭焘罗潇郁

 

 

  11月,寒风凛冽,笔者沿着蜿蜒山路一直前行,直入大凉山深处的普格县普基镇文倡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一个个“泥土棒子”堆成了小山,农户们正忙着制作菌棒、种植菌种,这里就是何显芬夫妇的创业舞台——普格县东方菌业家庭农场。

 

  回乡创业,为家乡脱贫尽一己之力;无惧挫折,为彝区农业产业发展添无限动力。这是对何显芬创业经历的真实写照。她用永不言弃的执着和带动全乡致富的初心,开创了高山致富的新路子,书写了大凉山菌业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脱贫攻坚特别奖”。

  回乡创业

  “用双手开创新生活”

  何显芬出生于凉山州普格县普基镇文倡村。大学毕业后,她辗转多个城市,在成都市当过企业主管,在资中县茅庵中心校担任过小学数学教师。教师生涯让何显芬不断思考着人生的价值。期待着学生们成长成才的同时,她也深刻地意识到:“在大山深处的家乡,那里的人们知识贫脊、思想落后、生活贫困,更需要有各行各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他们学习知识、技术,教会他们用双手开创新生活。”

  文倡村是普格县103个贫困村之一,留守妇女儿童占95%,外来搬迁户200余户,均无土地和经济来源。一次偶然的机会,何显芬夫妇回乡探望,在深切体会到乡亲们贫穷、封闭的生活后,作出了大胆的决定:回乡创业。说干就干,2014年底,何显芬辞去教师职务,和丈夫一起回到文倡村,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

  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何显芬夫妇发现,种植食用菌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创业项目。于是,她利用家里仅有的几亩土地,自筹资金、白手起家,办起了“普格县东方菌业家庭农场”,开始种植食用菌。

  然而,创业却不是只有一腔热血那样简单,期间付出的艰辛远超何显芬的想象。

  2015年2月,全乡都还沉浸在欢快的春节气氛里。烟花炮竹声中,何显芬一家却在计划着建一个灭菌灶,修一条能把生产资料拉回家的公路,砌一道能进车的大门;计划着如何搭建大棚更省钱,到哪采购生产原材料,到哪购买机械及生产物资;计划着6万元如何撑起一个小摊……2015年5月,第一批菌子终于推向市场。回忆起来,何显芬还能清晰地记起初尝收获的喜悦:“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天的销售额只有155元。那天,我们种植的平菇只花了半个小时便一抢而空。”

  高兴的同时却也担扰。“当时搭建了两个大棚,修了一个灭菌灶,购买了第一批生产资料,6万元几乎一分不剩,这微薄的收入比起投入可以说是九牛一毛。真心觉得创业太难了!”何显芬感慨道。

  放弃,还是继续?这个问题在何显芬心里只是那么一闪,便有了答案:“我一定要撑下去,把家庭农场做大做强。”于是,何显芬在亲朋好友处借到3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棚膜、遮阳网等生产物资,并陆续在自家门前的地里搭建了5个大棚,还增加种植了香菇和灵芝两个品种。

  转眼一年过去了。2016年1月,高山寂寂,大雪翩然而至,何显芬却丝毫没有欣赏雪景的闲情逸致。她眼看着5个大棚被大雪压垮了3个,想尽了办法却不能阻止。“冰天雪地里,我和丈夫却忙着收捡材料,清算损失,凉意真是直接透到心里去了。”何显芬说,经过清算,农场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万元。痛定思痛后,何显芬夫妇倾尽所有重建大棚,并仔细地为大棚加固了防雪、承重等设施。

  冬去春来,何显芬每日都在大棚里穿梭,忙着检查温度、湿度,观察蘑菇发芽情况,看着蘑菇渐渐从培养土里冒头、生长,一年的辛勤付出变成了菌棒上密密麻麻、长势喜人的菇朵。这一次,何显芬种植的食用菌获得大丰收。“当时一共收入12万元,但存下的现金却只有1万元,其他收入全部用于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投入生产了。终于有1万元现金结余了,特别开心,算是赚钱了吧。”何显芬说。

  好景不长,一场大风却把大棚刮得体无完肤。何显芬回忆道:“所有棚膜全部撕碎,吹得满天飞舞,我却只能坐在地上眼巴巴看着它们飞走。紧接着雷暴雨天气持续3天,菌子全在暴雨下洗理,此次损失又近万元,我几乎身无分文。”

  又是四处筹钱,何显芬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心里却从没想过退路。

  成功之路

  “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2016年5月,何显芬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向普格县农牧局提交了《2016年普格县家庭农场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普格县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农业发展,不仅县农牧局和下属部门划拨了10万元项目资金帮助何显芬的农场起死回生,县科协也组织他们外出学习先进的农场生产、管理知识。半年后,农场盖上了大棚、完善了各类设施设备,重新恢复了生产。

  “看到种植人员忙进忙出的状态,我的心才算是落了地。农场又运作了起来,我已经经历了两次失败,接下来总要顺利一些了吧!”时至今日,何显芬回忆起那种失而复得的心情依旧感触万千。随后,在普格县农牧局、县科协等有关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何显芬夫妇成功种植了平菇、香菇、灵芝等食(药)用菌品种,农场经济状况开始回暖。

  “农场实现大幅增收,是在成功选育品种,破解了羊肚菌种植难题后。”何显芬介绍,羊肚菌是种植效益较高的菌类品种,但其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为选育出适合本土的羊肚菌种,何显芬夫妇废寝忘食,采购、培育、筛选、对比,为羊肚菌落户农场做足准备。

  “十来组对比试验对象,每天要做3次生长状态的观察和记录,要对比不同光照条件、不同温度下的成长状态,以及不同成分培养基的试验效果。”何显芬回忆道,为了培育适种的羊肚菌,丈夫罗亮一年多时间都住在菇棚边上。

  “最让人难受的,是要一次又一次承受失败。”何显芬坦言,筛选适种的羊肚菌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费尽心血却屡遭失败曾让他们一度很迷茫。“想过会不会最终都找不到合适的菌种,想过要不要放弃种植羊肚菌,甚至质疑过自己能不能按照最初的想法靠创业走上致富路。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多么黑暗的处境,都要坚持下去。”何显芬说。

  苦心人,天不负。历经无数次失败的“洗礼”后,何显芬夫妇终于成功选育出了适合本土气候特点的羊肚菌种。试验的成功,为农场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也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除了品种的研制,产品的推广也至关重要。“以前我们生产的产品少,不够卖。后来,我们扩大规模,产量增加了,便主动参加以购代捐、展会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同时把产品送到省农科院进行检测,监测结果显示我们种植的食用菌是真正的原生态绿色产品。接下来,一些企业便主动与我们联系订购。农场的收入是一步一步积累下来的,每一步都有失败的经验在指引,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谈到成功,何显芬很淡定。

  2016年底,何显芬被县农牧局选为四川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对象,到省农科院参加为期2年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不仅学到了很多以前读大学时没有学到的知识,还开阔了眼界,进一步办好家庭农场的信心也更足了。”何显芬表示,通过系统的学习,自己对家庭农场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为农场发展做出新的规划,也对家乡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路。

  在何显芬的推动下,占地80亩的菌业产业发展技术基地在文倡村开始建设。“要把农场建设成为一个以农业产业为主,集休闲采摘、农耕文化、康养服务、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场,全区域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建立可追朔体系。”访谈中,何显芬手舞足蹈地描述着对基地的规划。“基地建成后,将直接带动普格县辉隆乡洛莫村,马洪乡久史村,月吾乡依乌村、跃进村,甘天地乡阿波洛村5个极度贫困村3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677个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何显芬说。

  目前,何显芬已掌握了提取菌种及培育母种、原种、栽培种等技术,试验种植出了本地高山野生蘑菇。同时,为让农产品搭上信息化快车,何显芬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申请了“蜀妹儿”商标,并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开展网络销售,走向更远更大的市场。

  不忘初心

  “让群众看到发展农业的希望”

  农场红火了,何显芬却并不满足于此。“在最艰难的时刻,政府项目资金扶持帮助我们顺利渡过难关。带动家乡更多的人致富,是对政府的感恩,更是我回乡创业的初心。”报着这样的信念,何显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

  文倡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其中因缺技术致贫的 45户,占比近50%。了解到这一情况,何显芬对症下药,采取三种方式解决难题:组织贫困户到农场打工,支付劳务工资的同时为农户免费培训种植技术;免费为贫困户赠送菌种并培训种植技术,后期回收产品,帮助村民实现产业增收;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通过支付流转费的方式帮助村民改善生活条件。

  “来这里做活之前,我想都没想过一个月靠种菌子就能挣到2000多元。”农场务工人员阿拉莫小二说道。她是异地移民搬迁户,丈夫死亡,三个孩子都还在上学。搬迁到文倡村后,因无土地、无工作,平时生活极度困难,一家四口仅依靠她一个人打零工、上山砍柴为生。到何显芬的农场务工后,阿拉莫小二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仅凭打工收入就能供三个孩子上学。“现在我还喂了几十只鸡,一年的收入除了正常生活开支,还能有结余呢。”阿拉莫小二高兴地说。

  同样的情况还有俄底莫、阿力莫依洛、吉底莫依子等人。每当了解到同村谁家家庭贫困,何显芬都会主动上门与他们分析流转土地的益处,并鼓励他们到农场务工增加收入。现在,在农场务工的妇女们不仅家庭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自己也成为农场里的一把好手,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种植经验。

  何显芬介绍,2016年至今,农场种植羊肚菌约100亩,其中免费赠送贫困户菌种约10亩,价值约4.5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简单手工劳务900余个,支付工资15万余元。

  在创办农场的三年时间里,“普格县东方菌业家庭农场”得到了各方认可,被评为县、州级示范家庭农场,普格县科技示范户、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项目。今年,何显芬还获得了“凉山州巾帼脱贫致富带头人”称号和“凉山州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访谈即将结束时,何显芬若有所思地回顾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初心:“我的愿望不仅是自己一个人富起来,还希望为社会尽一份力,带动彝区更多的农村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让大家看到、知道发展现代农业是有希望的,是可以带动彝区致富的。”

(罗潇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