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手“指导”高手?成都围棋界兴起另类“多面打”

2018-11-21 10:12: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田珊

11月20日下午,武侯区未必书院,一众棋友陆续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临近下午2点,人越聚越多,大家相互打着招呼,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场“多面打指导棋”。参加多面打的四人,宋雪林九段、龙霖6段、冯涌6段和李东兴4段,棋友们都熟悉。但这次画风变了,座次安排分外不同,指导的方式也有点新鲜。成都棋院副院长宋雪林九段,历来都是多面打“1对N”中的那个“1”。没辙,他既是职业九段棋手又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如其所说“辅导棋迷精进棋艺,也是我的工作”。但在未必书院,“风水”变了。被“公认水平最菜”的李东兴,这次却代替了历来宋老的角色,这让习惯了看宋雪林下指导棋的棋友,都还不习惯。

咦,难道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不懂这个局的棋迷正疑惑李东兴为何“鸡蛋碰石头”胆子大时,有同伴帮他把问号拉直了“你不晓得哦,这是宋老最近刚刚研发的新型多面打,矮手一对多打高手,和平常的多面打对阵恰相反。”当然,鉴于这种对弈形式矮手面临的难度,所以在规则上也有些改动。比方说,“宋老平常让李东兴5子,今天让了6子;我和冯涌平常都让他3子的,今天让了4子”,龙霖给记者做解释,“时间上,我们是30分钟包干,他(李东兴)是1个半小时”。

大幕拉开,只见李东兴落子飞快。换谁在“众星捧月”面前,似乎也难慢得下来。但随着战局深入,李东兴的手频逐渐慢了,特别是在冯涌面前频频陷入长考。三位对手个个非善茬,何况是这种“1V3”的缠斗呢,脑容量有限,越到后半程负荷越重。最终,他一胜二负,其中赢的正是老西南王宋雪林,当然这是在受让六子的情况下。而与冯涌这台因超时落败。赢棋的龙霖积极为朋友解围,“你一心对付宋老去了,我落得个便宜”。

这是这类“多面打”第二次在蓉城上演了。10月30日,罗马假日广场的宜可园,那里是该对弈形式的“问世之战”,一起书写这段历史的四人分别是:宋雪林、龙霖、冯涌和陈泓。当然,剧情都一样,陈泓以一敌三“寡不敌众”。

从陈泓开始,这种多面打形式逐渐在成都围棋界传开了,纷纷跃跃欲试。但不管陈泓还是李东兴都直言“累得很”。三盘收枰,李东兴长吁一口气,“整不动了,整不动了”。第一个吃螃蟹的陈泓的感受惊人一致“开局还算清晰,越到后面脑袋越糊涂,晕的!”。

李东兴,成都市规划局档案馆馆长,爱棋数十载,活跃在成都棋坛,因工作繁忙下棋时间并不充裕,但他很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自己水平提升。对这种对弈形式,他说要首先感谢宋老的良苦用心,“这是一种好的围棋推广形式,主要是更加激发了大家的兴趣”。陈泓也很认同,“这种活动意义就在于对我们业余选手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下完棋你就想怎么提高自己。那么就得更加努力”。

对李东兴的表现,宋雪林九段大为赞赏“全场基本没什么恶手,失误极少”;而其他棋友则纷纷对其调侃“是不是闭关修炼,赛前突击补课了呢”。

追根溯源,这个围棋指导棋的形式,知识产权的确是宋雪林的。记者得知,该计划在宋雪林的脑袋里构思有一段时间了,但他并未对外言语。直到围甲联赛自贡之行点燃了那个导火索。盐城棋迷众多棋风盛行,讲棋对弈,几天下来五张有多的宋老疲惫不堪。“辅导棋迷是我的工作之一,但年龄越大精力越不济,特别是一对多的对弈,对我们老同志来说,的确没那么轻松了”。于是乎,宋雪林也在谋划,“既然都是让子棋,都是辅导,何不让棋友来和我们来个一对多呢,我们多让他1至2子嘛”。他的想法得到了棋届的高度认可,于是乎这样的活动就举办了两场了。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宋雪林说“不一定都是一对三,也可以一对四、一对五,都可以尝试嘛”。当然,不管是何种形式,宋雪林还是那句话“都是为了推广围棋文化,帮助棋友提高棋艺。”形式千差万别,但目的归于一处,“殊途同归”也是这个道理。

未必书院对弈现场的旁边,棋迷宋斌正与有友人纹枰论道。关心自己这盘棋之余,他也密切关注着隔壁形势。据说他是专程来“考察”的,或许他就是下一个李东兴,挑战面前的这帮高手。时间嘛,他说“可能是在元旦前”。(文/李玥林 图片由成都棋院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