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丁宁)从2017年12月至今,成都市双流区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刚好成立了一年。一年来,法治建设委员会整合辖区法律资源、搭建法律平台、强化法制建设、突出法制在社区治理、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街道群众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法治环境,得到了辖区居民的普片称赞。
创新整合法律资源 开启社区治理新模式
“来,握个手大家还是好邻居!”……近日,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对辖区一起邻里纠纷进行调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
这是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又一次成功调解民事纠纷的案例。协和街道司法所所长贺昌林介绍,这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但是同以往调解不同,该所联合公安、综治、执法、司法、律师等对一件普通民事纠纷进行调解,通过多方介入,从多方面进行劝解、分析,“动之以理,晓之以法”最终纠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表示满意,承诺会遵守和履行协议。
据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为进一步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模式探索实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形成区域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该法治建设委员会统筹辖区内公安、综治、执法、司法、信访等涉法科室(部门)及高校法学院、律师事务所、法律志愿服务组织等法治资源,整合进入法建委,形成“执法+司法+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的区域共治模式。法建委由“1个委员会+1个办公室+4个工作组+N个组织”的“114N”组织架构构成。
据介绍,协和街道法建委是依法治街领导小组下的具体办事机构,也是整合辖区内涉法部门(机构)、各类社会法治资源,合力推进基层党工委、办事处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为辖区群众提供涉法事务“一站式”办理服务的机构。加快推动街道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基层法治供给,不断满足群众多元法治需求,深入破解群众依法维权渠道不畅、“信访不信法”“弃法转访”等基层治理难题。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原有资源、人员的配置方式和架构模式等瓶颈桎梏,探索符合街道区域发展实际、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途径,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协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从学法到守法用法 社会更和谐
“这边的投资环境非常好,我们感到很满意!”在协和街道“西派国樾”项目,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华府项目项目书记屈勇涛说,该公司从项目入驻施工到如今工程进展非常顺利,这与周边安定和谐的投资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很多地方容易出现的当地势力强揽工程、无理非法阻扰等现象从未发生过,给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顺利的背后其实是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的不懈努力。协和街道一位相关负责人说,随着近年来协和街道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人企图通过非正常途径参与工程竞争,严重扰乱了当地正常生产秩序,带来很坏的影响。为此,协和街道法建委下的宣传工作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法律宣传,有效的预防了这类事情发生,为当地投资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在要开车就不能喝酒,那天有个喝酒开车的就遭了……”在协和街道长顺社区的一个花园里,长顺社区居委会民调主任黄正国和社区居民聊起了家常,渐渐的便把话题引到了普法宣传上,而他和居民普法的方式都是采取这种普通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这样许多年纪大的老百姓才听得懂,才会信法守法。”
协和街道法建委一位负责人说,如今,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的工作已经渗透到社区基层群众中,润物无声,慢慢的改变着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一些传统问题处理方式。通过街道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特别是用法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后,村民们渐渐知道法律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好处,比他们传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更管用,能更好地处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省钱、省事还没后顾之忧!”,居民们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也更加主动了,社会也更和谐了!(图由双流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