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变革30年:从“试验田”到创新创业热土

2018-12-29 17:03:06来源:新华社编辑:彭焘

新华社成都12月29日电(记者李倩薇)从成都人南立交出发,沿着中国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浓厚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成都高新区的核心区域,数以万计的创新创业企业扎根于此,无数创业者在这里上演着创新创业的故事。

而30年前,这里仅仅是成都南郊的一片农田。

198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巨轮驶向第一个10年的重要关口,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重要内容的国家火炬计划正式实施,成都高新区顺时而生。

自诞生之日起,成都高新区就肩负起“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的历史使命。在一片农田里起步的成都高新区,用30年时间,发展成为西部创新高地,实现了创新创业企业数量从零星几家到12.8万户的飞跃。

过去30年,成都高新区诞生出诸多“第一”:第一家中成药进军海外的破冰者——地奥集团;国家级高新区首个股份制企业——成都倍特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国首家综合航空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海特高新;首家打破国际垄断超导磁医学成像技术的企业——奥泰医疗……

上世纪80年代,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科技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中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浪潮涌起。

当中科院著名等离子物理学家陈春先书写“中关村民营科技第一人”故事序章的时候,在陈春先的家乡——成都,一颗“创业”的种子在同是中科院研究员的李伯刚心中生根发芽。

1988年,出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李伯刚,靠着四处借来的50万元创业经费,在成都高新区创业路26号创办地奥集团。

这一举动在当时引来不少质疑。“那个年代还不流行‘创业’这个词,开工厂、办公司、做生意都叫‘下海’。”尽管如此,在李伯刚看来,“为了让研究人员的心血走向市场,造福于民,我不怕非议。”

不久后,地奥心血康胶囊问世。2012年,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荷兰注册上市,成为我国成功进入欧盟市场的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药品。

这样的故事不只在创业路上演。从建区之初的2.5平方公里起步,到如今“五次扩区”之后的613平方公里,这片区域的创新脉动一直在迸发。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第一波留学人员回国大潮到来,求贤若渴的成都高新区将目光聚焦在了这群怀揣抱负的海归身上,开始了最初的人才扶持。

1998年8月,成都高新区在高朋大道5号设立中国成都留学人员创业园。2000年,成都高新区揭牌成立中国成都博士创业园,成为全国首家由人事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

毕业于悉尼大学植物病理学的黄永是首批入驻创业园的海归博士之一。2000年6月,黄永创立成都特普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立志“让国人吃上不含农药的蔬菜瓜果”。

和黄永一样,随着国家发展巨变而改变人生轨迹的,还有邹学明。今年59岁的邹学明,先后赶上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第一批国家公费留学、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这3个历史节点。

2005年6月,邹学明从美国回国,在成都高新区创办奥泰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奥泰医疗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T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整机。一举打破了国际医疗巨头在中国30多年的技术和市场垄断。

“从选址到项目扶持,成都高新区给予了大力支持。我感到在这片土地上也燃烧着和我一样的创业热情。”邹学明说。

李伯刚、黄永、邹学明们的到来,不断引起蝶变效应,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国内首款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全球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地震预警技术、全球首创的3D血管打印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21世纪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全球创新的磁场愈渐强烈,越来越多的草根创业者加入创新创业的队伍中。医联、Camera360、咕咚运动、百词斩、极米无屏电视、王者荣耀……越来越多的“高新造”应运而生。

遵循“人产结合,以人促产”的思路,30年来,成都高新区制订了一系列引才政策,产生了“引进一个人才、吸引一批团队、创办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的裂变。

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国内外院士19人,海外人才离岸基地25个……从“内培”到“外引”再到柔性引才,从高校到城市再到海外揽才,成都高新区实现了从成立初期677份人才档案到52.5万人才的“量变”。

创新创业成果加速涌现的背后,是创新载体的不断拓展。1990年竣工的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当时全国面积最大的孵化楼,天府新谷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软件园是全国最大的单体软件园区,2016年投用的菁蓉汇入驻了中韩创新创业园……成都高新区现已建成各类双创孵化载体93家,总面积达430万平方米。

为破解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成都高新区创新投融资模式,发起国内首支由政府全额出资的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形成多种方式组合的梯形融资模式,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被推广至全国。

随着人才、资金、技术等双创要素加速聚集,双创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现在,在成都高新区,每3分钟就有一家企业破土而出。

今年10月,作为2018全国双创周的主会场,成都高新区吸引了国内外创业者的目光。历经30年的发展,成都高新区作为西部创新创业高地,已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版图上的重要坐标之一。(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