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出炉:前十来源省份和流向省份中,四川均排名第九位

2019-04-11 11:00: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4月11日,智联招聘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从粤港澳大湾区与外界的人才流动情况看,湾区人才的前十来源省份和流向省份中,四川均排名第九位。

《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深圳广州是湾区人才流动中心,珠海净流入率最高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中,除江门外,其他城市均处于净流入状态。其中,深圳和广州作为两大核心城市,担当着人才流动中心的角色,从外界流入湾区的人才有40.39%都流向深圳,31.42%流向广州,两者占到7成以上。同时,从深圳和广州流出的人才分别占湾区总流出人才的48.35%、29.37%。因此深圳、广州两地的人才净流入率并不高,分别为0.78%和1.36%。相较而言,珠海的人才净流入率最高,为6.07%,表明珠海对湾区外人才的吸附能力和留存能力较强。

湾区与京湘苏浙等地人才往来最密,向国外流失人才现象凸显

从粤港澳大湾区与外界的人才流动情况看,湾区人才的前十来源省份和流向省份基本一致,主要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市,以及湖南、四川、河南等人口输出大省。流入方面,流入湾区的人才中,来自北京的占比最高,为11.33%,其次为湖南省和广东省其他地区(不包含湾区九市),分别占7.45%和6.99%,,四川均排名第九位。

流出方面,从湾区流出的人才中,流向江苏的占比最高,为10.71%,其次为浙江和湖南,占比分别为8.35%和8.18%。

值得注意的是,湾区流出人才中,流向国外的占4.54%,排名第十,远高于从国外流入湾区的人才占比(0.58%),可见湾区当前向海外流失人才的现象凸显,而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具体看湾区内部的11个城市吸引人才的地域特征,从外界流入东莞的人才中,山东占比最高,为14.46%;在江门、肇庆、佛山等地,区域人才聚集效应明显,来自广东其他地区的人才占比较高,均为10%左右;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高端人才的吸纳能力强劲,北京和上海是其主要的人才流入来源地,占比分别为26.66%和12.43%。

具体看湾区11个城市的流出人才特征,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的人才向北京、上海流动趋势显著,分别占到其流出人才总量的14%和11%左右;肇庆、江门、惠州、佛山等城市人才则主要流向广东省其他地区;广州市人才最青睐湖南,流向湖南省人才占比达11.26%。

可见,香港、澳门人才与北京、上海互动频繁,肇庆、江门、惠州、佛山等市人才则与广东其他地区交流密切。

来自京沪及国外的人才层次更高

按人才来源地看流入湾区人才的画像,来自发达地区的人才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特征。如来自北京、上海、国外的人才学历水平更高,现收入水平更高,年龄层集中在26-30。来自北京的人才中,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占66.98%,占比在国内省市中最高,且27.32%的人才现月薪在15000以上。来自国外的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高达81.73%,36.70%人月薪在15000以上。

而来自广东其他地区、江西、广西等地的人才呈现相对“低学历、低收入”特征。来自广东其他地区的人才中,仅31.88%的人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排名最后,约八成的人才现月薪在8000元以下,多为21-25岁的年轻人群。

来自京浙沪的互联网人才较多,青蒙滇晋为能源领域人才主要来源地

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才所从事的行业也有一定差异。除房地产等主流行业外,来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人才主要聚集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来自北京的人才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期货/投资的分别占11.77%、4.81%;来自浙江、福建的人才从事互联网也较多,分别占8.19%、6.57%;来自青海、内蒙古、云南、山西等地的人才多从事能源/矿产行业,来自青海人才从事能源/矿产行业的占比达10.75%;来自重庆、吉林、河北等省市人才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制造业,来自重庆的人才从事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占比达13.24%。同时,国外人才多发展教育/培训或贸易/进出口行业,分别占比9.18%和7.9%。

从行业人才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及国外的人才多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学历、素质要求更高,而其他省份的人才多流向劳动消耗大、劳动力需求高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湾区就业竞争激烈,平均每个求职者对应0.65个工作机会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总体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 为0.65,说明湾区当前人才需求低于人才供给,平均每个求职者仅对应0.65个工作机会,就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结合招聘需求人数占比和CIER指数将湾区11个城市分为四个象限,如下图 。11个城市中,深圳和广州的招聘需求遥遥领先,分别占湾区总体的32.10%和31.71%,且两者的CIER指数均小于1,代表这两个城市不仅人才需求旺盛,且人才竞争激烈、人才供过于求。其中,深圳的CIER指数在湾区各城市中最低,为0.34,即平均每个求职者仅对应0.34个工作机会,就业市场激烈程度远大于其他地区。

此外,除澳门基本实现人才供需平衡( CIER指数为0.95),惠州、佛山、东莞、珠海、江门、肇庆、中山、香港等8市的CIER指数均大于1,人才需求高于人才供给,处于人才短缺状态。其中,惠州人才缺口最大,其招聘需求人数占比为湾区第三(9.15%),但CIER指数达5.26,平均每个求职者对应5.26个工作机会,属于就业机会充足的城市。肇庆和江门两地的CIER指数分别达12.98、10.20,求职供给不足,但同时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招聘需求人数占比分别为2.59%、3.35%,属于较为冷门的城市。

从各行业的人才供需情况看,互联网/电子商务、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是湾区当前最热门的两大行业,招聘需求人数在所有行业中占比分别为16.49%、10.20%,位居前两名,对行业人才的需求旺盛;两个行业CIER指数分别为0.28和0.27,人才供给大于需求,竞争也颇为激烈。计算机软件行业的CIER指数最低,仅为0.11,平均每个求职者仅对应0.11个工作机会,行业的人才竞争已呈白热化态势。

此外,湾区的保险行业是招聘需求前二十个行业里唯一一个人才供不应求的行业,招聘需求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CIER指数为1.18,平均每个求职者拥有1.18个工作机会,说明该行业存在一定人才缺口。而耐用消费品、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等行业人才需求较少,且CIER指数较低,为0.21,属于当前需求少且人才供给过剩的行业。

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最高,大型企业更受求职者欢迎

从各规模企业的人才供需情况看,20-99人和100-499人的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最高,占比均在30%以上。1000-9999人的大型企业人才需求也较高,占比为11.93%,多为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和销售、技工/操作工等职位。CIER指数与企业规模整体呈现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CIER指数越低,即竞争越激烈,但10000人以上的超大规模企业除外。

湾区平均薪酬与长三角地区相当,平均薪酬为9227元/月

一地区的薪酬水平是决定其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智联大数据显示,2019年春季,粤港澳大湾区总体平均薪酬为9227元/月,在全国主要城市群中排名第三,与排第二的长三角城市群薪酬水平相差不大,薪酬水平高于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

从11个城市来看,各地的平均薪酬排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吻合。经济最发达的香港平均薪酬领跑湾区,为23745元/月。澳门和深圳处于第二梯队,平均薪酬均在1万元/月以上。其他城市平均薪酬在8000-9000元/月的区间内浮动。

值得注意的是,肇庆的薪酬水平较高(8643元/月),超越东莞、佛山等地,仅次于珠海。这与其招聘岗位的行业结构不无关联,肇庆的招聘岗位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占比最高(22.48%),且高于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在湾区的总体占比(16.49%);同时,肇庆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12114元/月)也高于湾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总体水平(9914元/月),造成肇庆的总体平均薪酬水平较高。而结合前文的人才供需情况,肇庆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CIER指数为11.69,处于人才极度紧缺状态。可见肇庆的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当前处于高薪难揽才状态,也可作为相关求职者的一个不错选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