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成都“东进”战略实施的整体成势之年。4月27日,在蓉漂·高峰荟上,成都市人才办、市东部新城办联合智联招聘共同发布了成都“东进”区域人才发展趋势及信心指数,深入分析成都“东进”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及人才供需状况。
智联招聘CEO郭盛
区域综合实力整体跃升,就业景气指数向好
数据显示,成都“东进”区域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重大新经济项目加速进驻,产业布局协同互补,大量创新平台与创新项目引入,对区域内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在人才市场方面,区域内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体量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2018年人才需求同比增长幅度达232%。区域凭借一系列政策利好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持续释放吸引力,带动人才招聘效果破冰,招聘效果系数平均值为1.06,在引才压力大的宏观环境中成绩亮眼。
智联招聘CEO郭盛介绍:“数据显示,2018年11月区域CIER指数达到峰值0.92,同比上涨近三倍,就业景气度持续向好。18年末,在全国CIER指数同比普遍下降的趋势下,“东进”区域CIER逆势上涨0.45。产业发展不断衍生出的用工需求正在带动区域就业景气指数上浮。”
人才红利蓄能,驱动产业发展升级
城市和产业的嬗变,关键变量是人才,随着“东进”区域加快建设推进,区域流动人口增长显著。
自“东进”区域战略落地以来,区域18-60岁的劳动力人口同比增长率从2017上半年的负增长扭转为2018年的正向增长。通过对人才引进数据分析发现,青年人才占整体引进人才的97%,人才红利正在快速累积,蓄势待发。
郭盛指出:“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浪潮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逐渐从互联网领域渗透至传统产业,“东进”区域的人才需求也将分阶段适配产业发展特征。起步阶段(2017-2020年),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技能作业类与综合管理类人才紧缺,生产/加工/制造业等行业人才缺口显著。加速阶段(2020-2035年)区域将围绕产业功能区建设,布局简州、淮州、空港产业新城,加快形成智能制造、网联汽车等高端产业集群。重点需求人群以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主。同时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是未来区域内人才需求的重要方向。”
区域引才短期存在挑战,未来信心可期
虽然现阶段“东进”区域人才建设初见成效,但高层次稀缺人才依然匮乏。区域内企业需从问题根源入手,改善制约产业发展的人才困境。
报告指出,人才对成都“东进”战略的了解、认知程度依然不够,缺乏求职动力,同时招聘形式单一、招聘渠道有限、人才激励政策不完善、招聘中的宣传不足等问题,也是妨碍企事业单位招聘效果的重要原因。
在区域发展初期虽然存在一些短期的挑战,但决定未来发展前景的因素是信心。
郭盛指出:“企业及人才信心指数决定着区域发展前景和潜力。总体来看,“东进”区域的高速发展不断释放的就业前景和求职机会,是构建信心的核心因素。调研数据显示,区域企业信心指数为73.9,人才信心指数为72.4,均处于较高水平,这反映出雇佣双方对区域新经济、新业态以及就业环境均充满信心与期待。”
为了提升区域人才建设效率,郭盛提出“东进”区域人才发展一体化建议,在政策层面,发布引才“攻略”,提供发展红利;在品牌层面,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吸引人才主动投入;在资源层面,除提升存量人才的忠诚度,还需积极远赴海外引进高端人才;在薪酬层面,采取综合手段提高薪酬待遇市场竞争力;在人才发展环境层面,不断推进产业升级,优化公共服务,让“东进”区域更加宜业又宜居。
郭盛表示,政府可以借助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托大数据“智库”及专业服务经验,协助区域建设完善的人才生态,将“东进”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人才虹吸力,精准把握“东进”城市发展、产业脉络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全面提升人才可获取性,实现“人产城”共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