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四川旅游学院内,第二届国际青年学生烹饪艺术节现场,由李锦记希望厨师彭淼、袁县义设计制作的“24味 廿四节气——食在中国 味在四川”烹饪艺术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赛者的目光,获得“中职院校最佳创意奖”。
同时,另3名李锦记希望厨师苏英、杨川江和多吉泽郎分别获得“第二届国际青年学生烹饪艺术节烹饪技能大赛”凉菜、热菜和面点组的一等奖和三等奖。
此次艺术节从5月19日持续至21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烹饪教育分会、锦江宾馆和四川旅游学院承办,旨在推动国内外烹饪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各院校烹饪办学水平和成果。
24道川味 特色展台获“最佳创意奖”
5月20日上午,在第二届国际青年学生烹饪艺术节上,来自成都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的李锦记希望厨师彭淼、袁县义给出了完美的回答:他们巧妙地将川菜的24种味型与24节气相结合,一道凉菜体现一种味型,同时也代表了一个节气,再辅以“凤凰”面塑作品,配合展板画面主题,现场演绎出了节气与味型的关系。例如“立夏”对应“香糟味”,每一个节气都对应了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川菜味型,从咸鲜味到五香味再到麻辣味,每一种味道都找到了相应的节气代表,令人在领略到川菜丰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毫无悬念获得“中职院校最佳创意奖”。
热菜面点凉菜样样行 3枚奖牌收囊中
此次艺术节的烹饪比赛中,来自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的李锦记希望厨师参加了凉菜、热菜和面点组的比赛,并分别获得1枚金牌,2枚铜牌。
参加凉菜组比赛的李锦记希望厨师苏英来自四川省南充市,母亲早逝后,她和妹妹两人跟着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打工的收入不仅要抚养两姐妹,还要赡养年迈的奶奶。2017年,苏英有幸成为李锦记希望厨师,在成都财贸职高中餐专业老师王启武的指导和训练下,她的凉菜作品“丝的演绎”,凭借刀工出众、造型惹眼、口味独到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取胜,一举夺得凉菜组的一等奖荣誉。
热菜组杨川江的作品“玲珑玉(鱼)包”在色泽、口味、造型等方面展现优异,获得热菜组铜牌。杨川江在2017年幸运地被“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录取,在成都财贸职高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不仅川菜课进步飞速,德智体方面也全面发展,曾获得成都市金牛区优秀班干部的荣誉。
来自四川省甘孜州的藏族小伙子多吉泽郎,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近一个月的刻苦练习,在比赛中发挥稳定,凭借“葫芦酥”摘得面点组铜牌。
事实上,这并不是李锦记希望厨师第一次在国际青年学生烹饪艺术节上获得奖项。2017年6月,希望厨师何兴辉、陶春松就曾在首届艺术节上荣获凉菜、面点组的3枚金牌、1枚铜牌。
2017年6月,希望厨师何兴辉(左1)、陶春松(右1)获得首届国际青年学生烹饪艺术大赛金奖
2019李锦记希望厨师招生已于5月4日启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选拔100名有志青年学厨圆梦,凡是符合条件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均可咨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