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丁宁 摄影报道)5月24日上午,成都双流,微风和煦。灰墙青瓦、木道凉亭、家风建设成果夹道展示……咔嚓一声,在成都市双流区黄甲街道八角水寨内,来自全国各地26家省级党刊代表们纷纷举起手机拍下八角水寨风貌。黄甲街道八角水寨仅仅是成都市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
本次活动主题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全国党刊全媒体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四川采访活动,由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承办,全国各地26家省级党刊工作者围绕“基层治理”主题,来到成都市双流区进行调研采访。
居民需求为导向 搭建党建生活化服务阵地
“好香啊!”上午十点,双流区黄甲街道檬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传出浓郁的烘焙香味,采访团发出一阵赞叹。这是檬子社区慧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一次“烘焙时光·甜美共处”社区营活动,党员干部与志愿者共同参与活动,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学习烘焙技能,丰富居民生活。“这样的活动很实用,还能够跟大家一起参与,丰富业余生活,感觉很开心也很幸福。”参加活动的居民李阿姨说。
据悉,檬子社区属于拆迁过渡型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组织围绕打造居民身边“有温度”的党建,以“一花一茶一书吧 共建共享爱之家”为主题打造了书吧、毛笔字培训班、空港流动书屋等文化建设项目,还大力鼓励回乡创业。土生土长的黄甲人韩丽萍凭借其空间设计专长,扎根檬子社区,引导社区居民积极自我管理,激发居民社区主人翁意识,为共享共建打下基础。
随后,采访团在解说人员的介绍下参观了黄甲街道一里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居创学”为主题打造的居创之家文化墙、黄甲风采展示墙、乡愁回忆馆、麻小二文创产品等。其中“一站五居”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据介绍,黄甲街道各职能科室直接面向群众的7大类40余小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办理,服务5个社区居民1万5千余人,基本实现“一窗办通”。截止2019年4月,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事项5084件。
采访八角水寨新村时,以“党建+德治”融合为引领、以长者示范“传家风”的家风建设成为亮点。据悉,八角水寨党组织着眼立根铸魂,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要求,广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
双流区还坐拥一片美丽的“空港花田”,成都双流机场每天都迎接着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而每一位即将降落在成都土地上的乘客,在飞机落地前打开遮阳板,看到成都的第一眼,便是空港花田。
2018年,黄甲启动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工作。根据辖区内7个社区所处的区位、辖内资源、居民结构和诉求愿景等不同的实际,分类施策、精准定位,如将八角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为“活力充电站”、文庙社区为“多彩大院”、一里坡社区为“居创之家”、王家场社区为“美食驿站”、檬子社区为“公益花坊”等,围绕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高质量完成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赋予80%的服务功能,切实为党员群众打造温馨的“第二个家”。聚焦提升宜居品质,积极组织开展“共创最美阳台”“共造优美空间”“认养社区绿植”等活动,引导居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打造宜居美丽家园。
以点串线成面 打造区域化共治共享生态
在各社区建立党建生活化服务阵地后,黄甲街道以点成线覆盖至面的思路从“ 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社区治理,到“自下而上”的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始终处于探索创新之中。黄甲街道从项目实施、人才引育、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建立公益加市场化机制,打破各种壁垒,整合各方资源,把基层活力调动起来,带动多方主体共治社区事务,实现社区空间微更新、社区关系微促进、社区文化再塑造。
一里坡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孵化本地社会组织队伍;光点、慧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在黄甲街道七个社区开展了上百次社区营造活动。其中,光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配合黄甲街道争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两个示范”工作,紧紧围绕“邻里相亲社区共治”治理主线,结合“善爱黄甲大爱小家”治理特色,推出了为期一周的双流黄甲首届社区节活动。活动直播收看率突破221.5万人,各级媒体原创刊播新闻30条次,各网络平台转发稿件近百条次。该项目获得2018年度成都市双流区十大志愿服务项目奖。 一里坡社区还开展了善美学院、“青年成长计划”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和农民夜校,切实提高党建素质,鼓励培育人才成长。
黄甲,以地标产品“黄甲麻羊”闻名遐迩,通过深度挖掘“黄甲麻羊”特色人文,凝练黄甲独特的“善美”社区精神。
以善美为核心,探索“党建引领塑家风”新路径,大力推行“一份调查问卷、一个传家故事、一份家规家训、一张全家福、一份倡议书、一场故事会”的“六个一”家风建设全国典型经验,带动居民以良好的家风传承推动移风易俗。在各个社区,大大小小的乡愁馆,以图示、实物等形式,传承民风民俗,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宿感;以建立社区“道德评议会”“新乡贤队伍”“红白喜事理事会”“善美学院”等为切入点,让好学向上、崇德向善、民风向美在黄甲蔚然成风。
根据麻羊文化本底,创造“麻小二”文创IP,开发“麻小二”文创产品20余类,围绕“善美”内涵打造艺术墙绘、文化街区、文化广场等10余处;组织开展“黄甲麻羊文化节”“社区节”等特色活动,切实推动“善美”文化根植于广大居民价值认同、传承于共建共治共享“善美黄甲·大爱小家”的实际行动中。
创新营商环境 完善社区治理服务
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黄甲实践中不难看出,亲民化改造后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时尚、温馨,居民可进入可参与,如火如荼的社区营造正在影响着黄甲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黄甲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亚飞介绍,党群服务中心的亲民化改造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比如探索公益+市场化方式运营党群服务中心和开展社区营造,怎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党群服务中心与小区、街区乃至整个片区有机融合,通过整体性策划、区域化推进和全要素集成的方式,让城市治理有起色,让区域经济得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将依托企事业单位共建联盟,将社区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做实,这也是我们区域化党建的最大抓手。”张亚飞介绍,“我们会将时尚温馨的党群服务中心向企业员工开放,社区营造学院也会针对企业员工需求,开展各种培训和沙龙,同时将街区的服务业态和形态进行调整和提升,为产业园做好配套,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为此,黄甲启动了“大美双流·最美黄甲”创建行动,以高效的社区发展治理为基础,以“花田特色小镇”建设为重要抓手,坚持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理念,大力打造“特色文创+美食经济+花田旅游”的特色产业生态链,计划用3至5年时间,深入实施产业夯基、生态筑本、风貌提升、以文化人、共治共享“五大行动”,加快建设生活富美、生态绿美、形态韵美、人文意美、社区善美的“最美黄甲”。
张亚飞介绍,下一步,黄甲街道将实施黄甲铸造厂、粮站、供销社等老厂房创意改造,引进陶艺工坊、青年酒馆、花田影视基地等文创产业,打造开放共享的文创园区。发展美食经济,壮大延长黄甲麻羊、纯梁液、兔头等黄甲本土特色餐饮产业链,走首店经济和小店提升路径。发展旅游经济,盘活场镇现有资源,规划建设游客中心、地下停车场、绿道等配套功能点位,优化场镇大小广场布局,美化成雅高速出口、黄甲牌坊等主要节点;依托“空港花田”及“八角水寨”新村等重要资源,打造五彩田园、川西林盘、特色民宿、亲子教育体验基地等特色项目,不断聚拢区域人气、做强流量经济。并依托社区企业、合作社等,持续延展“共享超市”“共享停车场”等社区新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社区培训学院、高端医院分点等新业态,进一步盘活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集体资产资源,增强社区“微造血”功能。
黄甲街道将着力从建设最美黄甲向经营最美黄甲转变,推进“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转化,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发展,增强“花田小镇·善美黄甲”建设的持久动力。
现场采访团感受:双流居民真幸福!
采访团经过一上午走访完了双流区的三个采访点位。许多记者纷纷发出感慨:“看了双流区的新村建设让人羡慕,这儿的居民真幸福!”
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共产党员杂志社社长王振儒说:“党建引领就是要做深做细。双流区基层治理过程中,党员干部在基层为人民做实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做实事体现在解决老百姓的痛点问题上。”
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副总编辑曹玮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阵地就是社区,参观了双流的基层治理工作做得很踏实,真正做到了党建引领基层。而且有很多有想法、能办事的年轻工作者,党员也能够参与志愿服务,加上配套的硬件设施,让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日浙江》杂志社编辑邵玩玩表示:“成都双流区基层治理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基层工作很丰富。”
中共山西省委前进期刊总社质量评价室副主任阎丽霞也认为:“双流社区治理手段丰富,落到了百姓需求与痛点的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