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王玥 实习生 陈苗)中国的生物医药从业者,大多都怀揣着一个理想:中国能有一款自己的创新药走向国际舞台,成都西岭源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岭源”)也不例外,创始人始终坚持着“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理念,打造药物智造的技术平台,致力于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的开发。
西岭源成立于2016年,由制药工艺领域权威专家黄金昆博士和创新药研发领域专家谢德建博士联合创办,目前入驻天府生命科技园。
回国创业 填补国内CMC领域研发空白
西岭源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黄金昆博士是催化技术研究和应用专家,化学药物工艺开发和工业生产的领军人才,他曾在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制药公司安进(Amgen)从事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近11年。并且先后领导/参与过50个以上药物的化学工艺和制剂开发和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制药工艺的实战经验。
随着对国内外行业现状的不断深入了解,他发现国内专注CMC(Chemistry,ManufacturingandControls)的高端企业资源十分稀缺。“以小分子药物CMC研发为例,从原料药合成、质量研究、制剂开发、中试、工艺验证,到如何放大生产,这一系列过程又涉及到安全生产、质量保障、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应用等,所以制药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
黄金昆博士作为CMC领域的专家,萌生了希望能以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擅长的领域为基础为中国制药行业做出独特贡献的想法。2016年8月,黄金昆博士联手时任成都睿智总经理谢德建博士,创立了成都西岭源医药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智造和原研创新。
西岭源以催化技术为支点,团队虽小但五脏俱全,对原料药开发研究、质量控制、质量保证都有完整的布局。目前,西岭源的业务涉及三个方面:催化技术和应用平台、高端特色仿制药、差异化创新药。
瞄准三大研究方向 做经得住国际市场考验的创新药
现代催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西岭源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化学/生物催化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平台,开发具有安全、高效、绿色、成本等优势的生产工艺。西岭源自成立以来申请了9个新的催化和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其中4个专利技术已转让给合作医药企业,用于中间体生产或API的申报和生产。同时,西岭源将催化技术平台打造成为一个创新药发现的独特工具。
高端仿制药的开发是西岭源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催化技术和团队的制药工艺经验,自主或合作开发高价值的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目前,西岭源重点进行专科疾病等领域特色原料药和制剂的开发,利用上市许可人制度(MAH)和国内外医药企业共同开发原料药制剂产品。许多产品有潜力成为国内首仿品种,并销售到欧美日等发达地区市场。
在差异化创新药方面,西岭源和美国纽约ConSynance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药物-1.1类小分子创新药CSTI-300。CSTI-300属于国际领先,全球首创,计划2019年获得美国FDA临床批件,并启动第一期临床试验。
“现在,资本对创新药尤其是生物创新药的关注度日日见涨,这无疑对促进创新药的研发大为有利。但在面对国外强大的科研巨头时,做出经得住国际市场考验的创新药仍然十分具有挑战,这也是中国制药行业发展之路迈向国际化必经的一个环节。”黄金昆博士介绍说。
把脉制药行业发展 呼吁发挥“追根溯源”探究精神
“目前,国内不管是在仿制药领域还是其他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的制造领域,本土企业普遍缺乏从本质上发挥‘追根溯源’探究精神。”黄金昆博士分析道,在制药行业,虽然药品质量关系到国计民生之根本,而诸多仿制药企只关注“山寨”原研药的“形似”,而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积淀,难以从源头剖析药物研发思路和生产过程。
如何改变现状,实现国产替代进口,从源头改善国内仿制药研发的困状,同时在药物的缓释、给药系统等方面做出突破,黄金昆博士给出了他的见解:首先加强各个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有效结合;其次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全球合作,实现新成果转化;最后加大资本投入和政府政策鼓励;最后,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虽然多数进口原研药在质量上优于国产仿制药,且垄断占有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黄金昆博士看来,这并不令人失望。“从政府倡导的大方向来看,国家政策已经跟上,药品监管体制也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引进的创新、创业者和融资环境来看,高端海归人才正在发力推动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向前发展。”
来蓉7年,作为一名资深“蓉漂”,黄金昆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喜欢。“首先,政府对制药行业发展、高端人才引进的大力支持;其次,成都集中了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华西医院等高等学府和优秀医疗研究资源,以及一批正在崛起做强的创新型企业,是西南地区人才集聚最优的地方;并且,成都相对沿海区域更加‘安静’,有利于沉下心来做研发;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支志同道合、奋发图强的年轻人职业团队。”(西岭源药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