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盘!双流这家“大超市” 专解群众烦心事

2019-07-09 20:38: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程文雯)“这是今天的调解笔录,如果双方都认可,请你们在上面签个字。”7月9月,位于双流区法院立案中心大厅的调解室里,当事人双方接过特邀调解员范斌手里的笔录,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样的场景,在成都市双流区法院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里是当地诉非协同“大超市”的一处主阵地。为全面推进诉调对接,当地充分吸取“枫桥经验”,创新地将“超市”概念引入案件纠纷化解,搭建起一个诉讼与非诉讼法律服务“产品”集中展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综合平台,专为群众排忧解难。

记者从成都市双流区法院获悉,到今年6月,诉非协同“大超市”已接待当事人咨询26400人次,提供诉讼服务74475件次;其中作为社会力量参与的 “志愿者服务站”提供法律服务13500人次;专业调解组织受理咨询2068件,调解案件797件,调解成功率100%。

社会力量参与

一站式解决诉讼和非诉讼案件

为什么要把这里叫做“超市”?“我们集合了涉外商事、道路交通、医疗调解、劳资争议、少年家事、物业服务、环境资源、房地产、消费者权益、金融、土地流转11个联动联调机制入驻,打造了多元化、专业化、信息化的‘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成都市双流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说。此外,在诉非协同“大超市”里,还有民调解组织、专业调解组织、“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鉴定评估拍卖机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司法事务网格员、大学生志愿者11种非诉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的化解。

有需求的当事人来到这里,就如同走进超市,通过前端引导分流,当事人可根据自身的诉求,自由选择是由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提供咨询服务,抑或是由公证员、人民调解员进行公证、调解并出具公证书或调解协议,再由法院及时对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针对非诉方式没有解决的矛盾纠纷,也会引导当事人进入诉前解决纠纷程序,达成调解协议的由原告撤诉或出具调解书。而诉前程序解决不了的涉诉矛盾纠纷,则由法院立案窗口登记立案并进入诉讼审判程序,在诉讼审判程序中仍可发挥多方联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进行调解等工作。

快速解决纠纷

降低诉讼成本

作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在地,双流区境内有成雅高速、绕城高速、成新大件路、剑南大道、双楠大道等多条主干道,外来车流量大,交通事故量也大。诉非协同“大超市”的另一处阵地就设在道路交通事故联调联动中心,在这里,很多交通案件纠纷都能够通过非诉讼方式快速解决。

走进中心大厅,交警、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保险理赔、法律援助等各个窗口一目了然,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调解方式。对于权力义务明确、各方争议较小的案件,在交警定责、保险定损的基础上,由交警部门先行调解;如果调解失败,人民调解跟上,由中心的5位退休法官、退休交警担任人民调解员,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如果涉及责任主体多,法律关系复杂,定损定残困难等争议较大的案件,再引导当故事人通过司法调解或诉讼途径解决。

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心79%的矛盾纠纷都能够运用行政调解化解了,无需进入诉讼。“这样的方式不仅方便群众,也让法院的压力减轻不少。诉讼和非诉讼一站式解决,能够有序地分流案件,由于调解中已初步对案件进行了取证,进入审判程序后也能够事半功倍。”

在诉非协同“大超市”内,还专门设有速裁中心,全面推进“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改革,配置6个审判团队,推动速裁解纷前移,并根据审理专长,实行类案专审。速裁中心组建以来,共审结民事案件2736件,其中调解425件,撤诉887件,按撤诉处理386件,判决1038件,调撤率达62%,服判息诉率为87.67%,上诉改发率为0%,双流区法院的平均审理周期由2017年的111天缩短为现在的91天。

晨迪摄影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