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伍力)7月16日,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春熙路派出所社区警务二队门口,两个玻璃展柜吸引过往行人注意。走近一看,里面陈列着常见毒品样品,民警唐璐正在分发警示宣传资料。“针对春熙路人流密集的特点,零距离开展防毒识毒宣传,‘接地气’才能见效果。”唐璐说。
人流密集,背后有数字支撑:春熙路日均人流量40余万人,人口呈潮汐式特征,这里是成都发展的一张名片。而辖区派出所只有民警36人、辅警46人,管得过来吗?所长邓宇给出答案:辖区警情已连续3年下降,今年以来警情较去年同期下降10.17%,其中违法犯罪类警情下降17%。如何做到的?记者就此进行探访。
警务下沉 化解矛盾纠纷
走进总府路社区,社区警务二队的牌子分外醒目。这个社区面积不算大,但地处闹市,有30个院落、2975户居民,多个商业综合体,管理起来并不轻松。“我们的办法是,社区警务队和社区两委合署办公,由社区警务队队长兼任社区副书记,分管综合和网格员管理,辖区合理划分为六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社区民警1名、辅警2名。”邓宇告诉记者,通过建立“1+2+3+N”的专群联联动机制,社区警务队组织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和平安志愿者参与到平安建设,共同维护良好的商圈治安和营商环境。
效果咋样?“矛盾纠纷少了,商家和居民点赞的多了。”唐璐对此深有体会。今年3月,入住社区内某大型商场的商家,因为租金问题与商场管理方产生矛盾,扬言要聚众“讨说法”。社区网格员获悉此事后,第一时间向警务队报告。“我们立刻联系商家和商场管理方,请他们到社区警务室来,心平气和谈一谈。”唐璐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协调,双方最终握手言和,矛盾就地得到解决。
行动不止于此。通过 规范“公调对接”“三级联调”“多元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春熙路派出所落地落实专职律师、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常态驻所,有效整合“春熙孃孃”等群众力量参与调解,组建起“社区警务室调解”“街道调解”“派出所调解”三道矛盾纠纷化解防线。“主动对接街道和相关部门,组织辖区大型商家开展座谈交流和实战演练,推动经一部完善春熙商圈应急联动机制,形成警企联动,警民共建的生动局面。”邓宇说。
警力跟着警情走 打造专业化办案队
治安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春熙路做了5年生意的刘忠名发现,“街面上发卡片,招呼你去美容美发的人明显少多了。”这是咋回事?
春熙路派出所副所长钟亚杰介绍,过去春熙路上强制拉客消费是高发警情,“多的一天有5到10起。”“以免费美容美发、邀请当模特等为理由,让消费者交钱签订所谓的‘合同’,最终实施诈骗行为。”钟亚杰说,派出所推行组建专业办案队后,将这类警情列为重点来处理。“每天汇总警情建立台账,分析此类欺诈行为,并与分局法制大队和检方提前对接,取得依法打击的法律支撑。”钟亚杰说,通过长期准备,该所民警于去年打掉一个长期盘踞于此的团伙,抓获8人最终起诉4人,起到立竿见影的打击效果。
重拳出击后,还要进一步压缩违法犯罪空间。 派出所将打防管控触角从街面向商场、写字楼延伸,定期调取商户信息,对容易滋生非法集资、传销、套路贷等涉众型违法犯罪的写字楼逐层逐户摸排筛查,通过约谈法人代表、上门核查等方式,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坚决消除涉众型犯罪土壤。对于侵财类犯罪,派出所将商圈内易发多发的扒窃、拎包等侵财案件的人、财、物等信息要素进行汇集碰撞关联,掌握犯罪规律和作案群体特征,建立特有的数据信息库,“依托大数据系统、人脸识别和天网系统,跟踪监控重点人员在辖区活动情况,实现动手就抓。“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辖区内侵财类犯罪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25.7%。”钟亚杰说。
下一步,派出所办案队还将建立起商圈打击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打击效能,进一步擦亮“商圈警务”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