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名专家赴泸州,首届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都讲了啥?

2019-07-19 19:51:4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首届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张其 摄

四川在线消息(郭荞璐 张其 记者 魏冯)7月19日,四川首届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泸州召开,120余名川南四市、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文史研究者和相关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学者参会。这是我省首次集中探讨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究。

年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到,要2022年,川南经济一体化要取得实质性成效。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将推动川南经济区建设和四川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历史镜鉴和文化智慧。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学术研究尚未还原川南地区历史文化全貌,问题出在哪?有何建议?19日,记者采访了10余名专家。

摆问题

问题提炼不够、研究各自为政,尚未还原川南地区历史文化全貌

“地域文化研究,可不是自娱自乐,坐井观天。”四川省社会科学会院院长向宝云表示,川南历史文化研究存在“你早我晚,你短我长,你高我低,我优你劣”等恶性竞争。

同时,也存在大量碎片化研究。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研究者雷先均直言,整个川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零碎,几乎都各自为政。“研究人员都是凭各自了解和爱好,没形成系统全面的研究局面,没全面还原这个地域的历史全貌。”

“自贡的盐文化,泸州、宜宾的酒文化,如何整合到一起?“四川省社科院移民与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伟平则认为,川南历史文化研究问题的提炼程度有待加强,缺乏一个更科学、综合性的研究体系。

出主意

盘活“家底”,形成固定文化交流平台机制

如何更好的还原川南地区历史文化全貌?不少专家达成共识。

有观点认为,要盘活家底。四川大学历史文化研究学院教授彭邦本认为,应梳理川南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提炼川南历史文化亮点;向宝云也表示,研究地域文化,要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底蕴,探求地域文化形成、发展、演变轨迹和规律。

还有观点认为,要多搭平台。陈伟平建议,对内,川南四地形成固定的、长期的文化交流平台机制,定期出版相关研究成果; 对外,加强川南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对话交流,构建地域文化合作平台,克服各自为政劣势,加强地域文化沟通,消除隔阂。

向宝云则称,可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搭两大平台,一是理论平台,站在全国视角认识地域文化,从地域文化中总结提炼具全国性特质的文化基因;二是搭研究平台,立足本土,促进地域间学术互动,加强地域文化交流互鉴。

会议结束后,不少专家表达了自己的期待。西华大学副校长、教授郑鈜说,希望通过研讨会,竖起“川南文化”这面四川的文化重要旗帜,为四川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新支点;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表示,希望通过研讨会,助推成渝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助推川南文化生产力一体化。

本次研讨会分为开幕式、主题演讲、分组讨论和调研四大部分,为期2天。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华大学、四川省历史学会指导,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