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消息(记者陈碧红蒲南溪)“2030年将是中国绿色生产的一个节点,产业碳排放计划在那时达到峰值,并开始往下降。”成都市商务局副局长张金泉在7月30日的成都市出口产品低碳认证工作动员大会上表示,即日起成都市将正式启动出口产品低碳认证相关工作。九月中旬实现首批“成都造”产品出口低碳及碳足迹认证工作,力争于年底在国内率先打造一批出口低碳明星企业,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出口产品低碳认证工作经验。
近年,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的作用越发突出,“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主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成都已有15家企业获得24张低碳产品或碳足迹认证证书,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全市外贸备案企业达到17502户,累计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3407户,涉及家具、纺织、汽车等传统特色产业,也有微电子、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质企业,为成都市开展出口产品低碳认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希望企业主动参与低碳认证工作,通过提升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主动研究贸易目的地区的碳排放规则,合理规避因为碳壁垒导致的贸易损失;主动申报参与产品的低碳和碳足迹认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出口低碳产品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认证对象和拓展国际市场、通关便利化、优化低碳产品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发挥海关应有的作用。
如何保证出口产品低碳认证的发展后劲?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从搭建低碳技术与服务平台,加快完善低碳评价体系;结合行业生产与流通特色,纵深推进低碳认证工作;重视能力建设与人才培育,着力打造低碳出口工具包三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后劲的工作计划。具体而言,成立成都出口产品低碳标准与认证联盟,基于国内外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为成都产品、企业及其供应链的碳足迹评价提供符合国际规范的工具及技术支持、评价及审核服务,同时加快成立成都出口产品绿色低碳研究中心和组建成都出口产品绿色低碳认证协会。
此外,鼓励全市相关产业优势企业依托认证机构积极开展低碳认证,在具有制造优势、具备国际市场需求的“成都造”优势产品和出口产品先行先试低碳认证工作,依托行业商协会,深入发动有产业代表性、有出口基础、有认证意愿的企业和产品开展低碳认证和碳足迹认证工作,并给予专业技术支持和相关补贴;并且组织开展全市出口产品低碳认证培训动员活动,鼓励企业通过节能改造、优化管理等方式逐步减少碳排放,推动生产绿色化,积极主动参与低碳产品认证和碳足迹。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高低碳工作能力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夯实低碳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