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首个!龙马潭区装上纪检监察“智慧大脑” 不放过每笔“问题”资金

2019-08-03 15:59: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记者:魏冯
/home/img/file/20190803/20190803155954_9666.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泸州观察郭慧琳

摄影:泸州观察 郭荞璐

传统监督时代,一摞摞资料、档案放在面前,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难以发现问题,如何以信息化手段织密监督之网,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课题。

今年6月,泸州市龙马潭区建起全市首个“大数据+纪检监察”云平台(简称云平台),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它的建成,意味着龙马潭区告别单一的传统监督方式,由零碎分散式监督转为全面、立体化监督,有了“智慧大脑”。这是8月2日,川报泸州全媒体中心记者一行从泸州市龙马潭区纪委监委获悉的。

能干啥?

旧账新账都能查 不放过每一笔“问题”资金

“哪个村、哪个社、哪个人,在哪个部门领了多少惠民资金,都能在系统上看到。” 龙马潭纪委监委网电中心主任余腾飞以云平台子系统之一的民生资金一卡通监管系统举例,系统能动态监管民生资金拨付、录入、发放等管理使用情况,群众如果发现公开信息和到手的钱“对不上号”,可在系统内匿名或实名举报。其中,最早的“旧账”可追溯到2014年,涉及40多个部门。

余腾飞透露,云平台正在建第一期——除了民生资金一卡通监管系统,还将建党风廉政大数据管理中心、民生项目云监管系统、党风廉政监管考核系统等5个系统。

“下半年,云平台的第一期各系统将陆续建成,并投入纪检监察工作开展运用。”余腾飞表示,下一步,该平台将研发二维码、开设微信公众号,便于部门“查数据”、群众“查补助”。

在龙马潭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看来,云平台能帮助清除监督“盲点”,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在海量数据中发现高概率现象,通过收集、对比、分析发现数据异常,挖掘隐藏其中的问题线索,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领域的监管,从而使得监督更加精准,更好约束和规范公权力的运行。

为啥建?

传统监督信息零散、工作量大、实时性差 亟待装上“智慧大脑”

“建云平台,是为了改变传统监督方式。”余腾飞举例,以前要查一个问题资金,要翻阅大量档案,同时,很多资料也仅限于某一个单位或村、社等,呈现数据单一,想一下子找出问题,靠人工有时像大海捞针,无从下手。

克服传统监督弊端,跟上信息化脚步是必然。但当龙马潭区纪委监委下定决心采用大数据织密监督之网,遇到的阻力却不少。

首先是对大数据安全风险的担忧。据龙马潭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一开始,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对平台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害怕发生信息泄露。“得打好‘防’的提前量。”龙马潭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平台开发前期,已对各部门设置相应的权限,全程留痕、全程审批,制度上、技术上进行防控,将风险处置于萌芽期。

另一个头疼的问题是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如何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最大限度的共用共享,是平台建设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对此,龙马潭区区委常委会将云平台建设作为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项目,明确“推动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的工作要求,让云平台各类数据收集、更新和运用更加顺畅。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建设前,区纪委监委已在前期开展大数据调研,并取得实效——收集人员基础信息,以及社保、医保、低保等19类数据,共200万条信息。其中,收集社会保险补贴数据和村社干部信息,通过9700余万次数据对比,发现101条存疑数据,涉及金额80余万元,立案41件。其中,一起贪污社会保险补贴案就追回了30余万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