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国速度”,搭好军运“大舞台”

2019-10-16 16:43:40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编辑:覃贻花

  原标题:展现“中国速度”,搭好军运“大舞台”

  探访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场馆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脚步声已经临近。承办各项军运会比赛、容纳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的各大场馆均已准备就绪。作为军运会赛事举办“大舞台”的各项场馆,有什么亮点,备受关注。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多方参与建设,提升场馆科技含量,突出赛后综合利用,本届军运会场馆建设,既充分满足赛事所需,同时着眼于赛后服务民众健身所求,为大型赛事场馆建设提供了新经验。

  4年改新建场馆35座,展现“中国速度”

从空中俯瞰,造型呈“马鞍形”的武汉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犹如四片盛开的花瓣。目前,这座可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各项改造任务均已完成。18日,武汉军运会盛大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

这座体育场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是目前武汉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曾承办过女足世界杯、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赛事活动。为适应军运会要求,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这个使用了17年的老馆面貌焕然一新,进行了上万平方米扩建,数万座椅被翻新,还增加许多智能化设施和功能。

首次在我国举办的世界军人运动会,被称为“军人奥运会”。武汉军运会在筹备过程中已创下三项第一:第一次所有比赛全部安排在一座城市进行、第一次集中新建运动员村、竞赛项目设置数量历届第一。

武汉军运会共设27个比赛或表演项目,需要35个场馆,筹备时间不足4年,短时间建设这么多场馆,考验着主办城市的智慧与能力。而且,军运会场馆建设成文标准少,又为建设带来新难题。

武汉市充分利用本市高校多、校内体育场馆多的优势,改、建并举。在全部35个场馆中,维修改造的有17个,新建的只有13个,另5个属临时设施。最终实际上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35个场馆的新建或改造任务,充分彰显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速度”。

武汉军运会场馆建设还创造了军会运场馆“新标准”。根据国际军体提出的“固化办赛标准”要求,而现实标准少的难题,武汉军运会执委会“摸着石头过河”,制定出一整套流程化、标准化的场馆运行方案计划。

据武汉军运会执委会副秘书长张东风介绍,军运会场馆建设和运行设计中,功能区如何分布,甚至标识标牌怎么摆放,都有具体操作规范。每个比赛场馆都有厚厚一本本场馆建设与运行图纸,“这些技术体系既是武汉军运筹备工作指南,也将为往后军运会标准化操作提供参考”。

走进军运村,30栋高低错落的楼房呈扇面展开,粉墙黛瓦、彩绘门楣、院落天井等建筑群落,彰显荆楚风格的传统建筑特色。军运会期间,上万名运动员及代表团工作人员将在这个美丽的居民小区内居住、生活、训练。

作为军运会史上首次建设的军运村,从一片荒地到建成入驻,工期仅两年。中建三局军运村项目经理章威说,他们在确保工程质量基础上,以五天盖一层楼的军运速度,按期完成军运村各项建设任务。

  智能改造5G覆盖,打造一流硬件环境

结合军运会比赛需求,在有限投入、节俭办赛基础上,尽可能利用新科技、新材料、新理念,让建筑更加现代感、人性化,成为本届军运会场馆的一大亮点。

在武汉大学校园内新建的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是本届军运会的羽毛球比赛场馆。羽毛球比赛对场馆风速有着严格要求,为减少空气流动,门窗密闭。坐在这座“孔雀蓝”屋顶的全国最大的高校体育场馆内,却不会感觉闷热。

这背后的奥秘,在建筑物的天窗上。相对于普通天窗,这座体育馆采用最新的“智能天窗”。位于屋顶中央的230扇“智能天窗”与消防及新风系统配合使用,通过判断室内外环境来调节自身的开关状态。

下雨时,天窗会自动关闭,风速超过设定风速时也会自动关闭。天窗开启后,可达到“自然烟囱效果”:即便没有风,热气流上升也能促进室内空气流动,使场馆内的人感觉很舒适。大范围采光的天窗,让馆内平时不需要灯光,就能满足基本教学等需求。

走进位于武汉商学院的游泳馆,这座将承办现代五项游泳项目的场馆也有其独到之处:呐喊无回声。场馆建设者介绍,这是因为场馆顶部铺有2400多块空间平板吸声体,与池岸墙面干挂陶铝板材料共同组成吸声系统,将游泳比赛产生的混响时间控制在2.5秒以内。它能够让参赛者和观赛者处于一个极为安静的环境中,也让媒体在转播比赛时不至于受到过多干扰。

一些老旧体育场馆通过改造“旧貌换新颜”。1986年对外开放的洪山体育馆,是湖北省的第一座大型多功能体育场馆,也是当时著名的地标性建筑。由于长时间使用,馆内比赛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看台地面起皮、开裂,吊顶老化、渗水。

经过维修改造,按现代风格全面换装,整个屋面内部、吊顶、座椅、看台、地板、篮球架、计时器全部更换,让“高龄”的洪山体育馆内外面貌焕然一新。前来参加军运会测试赛的卡塔尔国家队主教练巴尼斯说,这座升级后的球场非常棒,“在这里打球很舒适,它拥有一切打篮球所需要的元素”。

目前,武汉军运多数场馆均已完成5G网络覆盖。这是5G技术首次在世界性综合体育运动会中大规模普及使用。在军运村5G展示厅内,还将提供VR无人机直播、AR导航、无人驾驶摆渡车等5G应用体验服务。

5G也成为军运会电视转播的专用信道。据军运会主播机构介绍,4K+5G直播制作将覆盖开闭幕式和田径赛场等多个比赛项目。同时在海军五项比赛项目中,将使用5G+VR技术制作实时超高清360度画面,让观众在家也能像在现场一样,360度实时看比赛。

  赛后利用“多元化”,增强军运“获得感”

军运会临近,武汉市东西湖区游泳协会成员楼陆辰心里乐开了花。“过去,大家要么跑大老远到其他城区的游泳馆,要么到汉江里野泳。”楼陆辰说,东西湖区新建的五环体育中心,将用于军运会的田径、水上救生和乒乓球比赛,赛后大家都可以去游泳。

作为武汉市近年来快速发展、人口聚集的新城区,东西湖区居住着约60万人。在这个城区,此前现代化体育场馆设施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分布在几所学校内的露天体育场,远远无法满足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的需求。

为军运会新建的五环体育中心体育场,今年3月已投入使用。作为中超球队武汉卓尔的主场,每逢比赛日,这里就成为球迷欢聚的海洋。

对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而言,比赛场馆投入量大,而赛后能否到得充分、合理的利用,是普遍难题。参加这次军运会比赛的运动员会发现,武汉军运会场馆极为分散,35个场馆遍布在各大高校或三镇不同的居民生活集中区域。

13处新建场馆,大多布局在群众健身需求旺盛,而体育设施相对欠缺的区域,在满足军运会比赛要求的同时,兼顾赛后全民健身的功能。

这样的布局安排的背后是对场馆赛后利用的科学考虑。虽然在赛会期间增加了一点运动员交通成本,但使城市的建设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节约了更大的成本。

近迎军运,长远惠民,是武汉军运会场馆及其相关配套建设中坚持的一大原则。

外形酷似一艘航空母舰的军运会主媒体中心,比赛期间是“记者之家”,军运会结束后将改造成一座集室内滑冰场、击剑馆和射箭馆于一体的现代化健身休闲场所,弥补武汉市冰上运动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短板。“场馆在设计建设时就充分考虑了后期改造的需要。”武汉军运会主媒体中心运行保障专班负责人毛学锋介绍说,媒体工作间和新闻发布厅之间的隔挡一拆,就可以变成约6000平方米的滑冰场。

武汉军运会执委会副秘书长王沈顺说,前期规划就充分考虑了场馆设施资源在各区的均衡布局,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这为军运会场馆赛后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赛后,这些场馆将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场馆或区域民众健身中心。(记者周甲禄、李劲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