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人才报告:川籍求职者4.68%,居全国第七

2020-06-29 11:32:2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在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过程中,人才需求的迫切程度不言而喻。6月29日,智联招聘基于大数据分析,发布了《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报告》,对主要产业相关岗位的供需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数据显示川籍求职者4.24%,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七。

2018年宣布建设自贸区以来,海南人才市场供需规模均上一台阶

反映人才需求规模变化趋势的需求规模指数[1]显示,2016年以来,海南省人才招聘需求规模快速增长,并在全国人才招聘规模平稳甚至收缩的2018-2019年保持住了增长态势,2019年四季度需求规模指数达2.45,即招聘人数是2016年一季度的2.45倍。

近年来,海南省积极开展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工作试点,据海南省商务厅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1-8月份新设外资企业增长速度达189.2%。而在引才举措上,海南省发布落户新政的频率也颇高,通过放宽年龄和学历限制、资金支持、住房补贴等措施鼓励人才留海南发展。

这些利好和举措不仅促进了海南经济发展、释放就业岗位,也吸引更多求职者来琼。反映人才供给规模变化趋势的供给规模指数[2]显示,2018年以来向海南投递简历的求职者数量较往年明显提高,2019年二季度供给规模指数达到2.88,即求职人数较2016年一季度增长了接近两倍。即使在疫情影响,全国人才供需规模收缩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海南的人才供需规模依然是2016年一季度的接近2倍。

在人才供给规模增速超过需求规模增速的形势下,海南省CIER指数[3]2018年以来出现明显回落,由2017年的2左右跌至2019年的1左右,对于求职者来说竞争加剧,2020年一季度指数为1,人才市场供需基本均衡。

海口、三亚两地集中了海南近8成人才需求及9成人才供给

从海南省各市县的招聘需求来看,海口人才需求结构形成“一城独大”的态势,该市2018年第一季度释放了整体招聘市场44.45%的岗位机会,这一比例在两年内上涨14个百分点至58.46%,同期三亚与儋州两座地级市[1]的人才需求分别占18.65%和3.15%。海口市不光拥有全省最大的人才需求,也是超过7成求职者的选择,因此2020年第一季度CIER指数仅有0.8,求职市场竞争白热化。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招聘需求人数占比为3.62%,排在第三名。陵水县以海洋资源丰富为特点,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海洋服务体系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该产业创新也带动了陵水县就业景气程度,该县2020年第一季度的CIER指数为2.46,高于多数地级市与县级市,人才具有较多就业机会。

海南产业结构中房地产比重偏高,制造业及商业服务比重偏低

通过2020年第一季度人才招聘的行业结构可以看出,海南省房地产/建筑业招聘人数占比最高,达21.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文体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的招聘人数占比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20.76%)、生产/加工/制造(7.77%)、商业服务(5.96%)以及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5.39%)均与全国有一定差距。可见海南省整体产业结构仍以房地产为主,而高科技、制造业以及对应的商业服务行业则略显薄弱。

海口、三亚吸纳近7成外地求职者

海口市作为省会以及海南自贸港的核心区域,人才吸引力最强,2019年省外求职者中42.69%希望进入海口市发展,其次是占比24.67%的三亚市,这两座城市吸引人才的占比自2016年起每年虽呈现波动但整体较为稳定。陵水黎族自治县对于人才的吸引连年超过部分地级市与县级市,在2019年吸引了6.26%的省外人才,排名海南省第三。陵水黎族自治县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陵水在政策的加持下也正向着新兴产业突围,聚焦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与培育新兴产业,承载着县域产业调整与转型后的未来。

川籍求职者4.68%,居全国第七

据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在2019年海南省外地求职者中,14.28%来自广东省,12.53%来自于北京。川籍求职者4.68%,居全国第七。近年来媒体多有报道“候鸟一族”从东北地区到海南置业、安居,从人才流动上看,东北三省有辽宁、黑龙江2省位于海南省外地求职者来源地Top10,辽宁排名第3位,黑龙江则位于第8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