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吴亚飞 陈碧红
4月22日,成都市首届公园城市论坛上,成都市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曾九利详细介绍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下称《规划》)。公园城市规划是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首批8个公园城市重大课题的研究基础上,整合形成理论框架,并结合成都实际编制形成。《规划》主要分为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理论内涵、规划策略与场景营造四部分。
一、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公园城市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新要求的具体深化,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及趋势。
建设公园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它是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和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和推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探索,也是塑造新时代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
二、公园城市理论内涵
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其内涵本质可以概括为“一公三生”,即公共底板上的生态、生活和生产,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推动转型。
公园城市突出了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突出构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
公园城市推动城市建设模式“三个转变”:一是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二是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让城市建设符合公园化的环境要求,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实现“无公园不城市,先公园后城市”。三是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围绕人的需求、从使用者角度积极建设多样场所、策划多种活动,通过设施嵌入、功能融入、场景带入,全面营建城市场景。
公园城市作为回应新时代人居环境需求、塑造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实践模式,具有一系列体现时代特点的重要价值,包括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与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
基于联合国人居署研究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情,规划围绕“人、城、境、业”四大方面,初步形成4大类91小类的公园城市指标体系。
三、公园城市规划策略
结合上述判识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明确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使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围绕“人、城、境、业”四大维度,形成构建公园城市的规划策略——
围绕服务“人”,营造“公园+”开放舒适的公园街区,增绿增景,拆墙透绿,让市民在城市中感受自然清新;营造“公园+”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市民多元化、特色化的公共服务需求,让市民在公园中享受服务;营造“公园+”富含活力的工作场所,以产城融合的布局,健康型环境设计与人性化的公共设施配置,激发工作热情与创造力;营造“公园+”丰富多元的游憩体验,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营造“公园+”简约健康的出行方式,强化“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提升道路林荫化率与绿视率,打造公园街道,让市民出行安全通畅、舒适宜人。
营造“公园+”融汇古今的人文感知,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强化传统文脉感知,深挖天府文化内涵,凸显现代新兴文化感知;营造“公园+”特色鲜明的人文生活,结合三城三都,积极营造高品质文化消费场景,构建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文化标识体系,推动天府文化的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丰富市民文化体验。创造人与人的互动连接,创造闲适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新气象。
围绕建好“城”,推动城市格局实现“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建设山水呼应、蓝绿相融、组群发展的东部新城,以灰白淡彩凸显老城区历史底蕴,以天府黄凸显新区现代时尚,以醉美夜景增添城市光彩,形成具有美学韵律的城市新意象。塑造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大美田园,打造“国际范”“天府味”示范性精品林盘,重塑川西田园风光,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规划长度达1.69万公里世界最长绿道,交融山水、连接城乡,提升公园城市整体形象;建设链接全球、外快内畅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与绿色高效、低碳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围绕美化“境”,推进1275平方公里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打造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国际化城市会客厅;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将绿色福利惠泽市民,把生态空间留给明天;实施全域增绿,生态区保育修复,城区绿化改造,塑造绿满蓉城的公园绿境;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与防治、水生态治理、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公园城市美好家园。
围绕提升“业”,发展绿色产业,供给绿色产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结合优质生态空间,大力推进独角兽岛、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等产业载体建设,打造未来新经济高地;推广清洁能源,实施清洁生产,促进资源循环,构建绿色能源体系;融合多元功能,引入科技元素,注入文化内涵,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探索城市永续发展新机制。
四、公园城市场景营造
6大公园场景营建——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的公园化要求,打造绿意盎然的山水生态公园场景、珠帘锦绣的府绿道公园场景、美田弥望的乡村郊野公园场景;将公园建设融入社区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清新宜人的城市街区公园场景、时尚优雅的人文成都公园场景、创新活跃产业社区公园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