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一场云端音乐会惊艳了蓉城。18:00点整, 这场专属于街头音乐人的原创音乐汇报演拉开了序幕。这场音乐会不仅给成都市民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更是为2020年成都街头艺人项目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8年以来,“街头艺术表演”逐渐成为建设“三城三都”的有力组成部分。成都市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对街头艺人生存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成都,与音乐之都相适应的街头音乐风景线正在形成。无论在大街小巷、景区、繁华街市,到处都能看到街头艺人表演的身影。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成都街头艺术线下表演暂停了很长一段时间。疫情期间艺人们认真报备,坚持线上演出,他们通过网络平台的直播保持与粉丝的沟通, 跨空间、跨时间持续吸引受众,扩大艺人个人影响力。 并尝试与国内各大成熟直播平台合作,开辟了属于街头艺人的话题专区,扩大项目影响力。2020年,“成都街头艺术表演”项目完成艺人招录2批(第八批、第九批)共计招募艺人107组、142人,累计招募艺人9批、406组、513人。全年开展街头艺术表演2099场,演出时长达4200小时,吸引观众200余万人次,参与重大文旅公益演出162场,新增15个优质表演点位;疫情期间线上累计直播890余场,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600余万人次;超过280位成都街头艺人入驻了各大网络平台,艺人粉丝量累计达800万;积极进行音乐创作,全年在各大平台发布原创音乐作品242首。三年来,成都街头音乐人的现场表演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氛围。演出场次持续增加,演出质量不断提高,街头原创音乐正在推动成都音乐往艺术水平更高、音乐市场更好、群众感受更强的层面推进。
本次音乐会作为成都街头音乐人的年度汇报演出,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音乐会相关消息。同时,搜狐网、新浪网、四川新闻网、今日头条、腾讯网等媒体纷纷转载报道音乐会进展,覆盖受众人数达800余万人。深冬寒冷的成都,一股原创音乐的热流滚滚而来。
根据近期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次汇演采用网络云端直播的方式。所有演出作品都是成都街头音乐人的原创作品,常俊灵在年初疫情肆虐时写下的鼓励的呐喊《我听见风》,凭感觉创作音乐的火锅弟弟,音乐风格一定非常《特别》、权歌和粉丝们分享《我的小心愿》、在张浩川的《月色》里,萌娜丽莎的《城门旧事》正在上演。孟大宝的《嘿!宝贝》、一乐队的《在寻找什么》和《月亮》、犹炼雯的《怪癖》、毛晨阳的《村人》都是极具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听着cc蚊小白在微醺状态下写成的《海上生明月》,观众彷佛置身飘渺的瑶池仙境一般。美妙的乐曲、各具特色的曲风,热情洋溢的表演,他们代表众多成都街头音乐人走上舞台,为2020成都街头音乐画上了一个美丽的休止符。
离直播开始还有十分钟,直播间已经聚集了5000多名歌迷,大家已经按捺不住期待开始的激动。18:00,直播准时在微信、咪咕、新华社客户端、文化天府开始,一首首好歌让直播间沸腾起来,歌手的声音、歌词、曲风、甚至发型,都成了大家积极讨论和赞美的地方。甚至还有歌迷在歌手表演完之后要求再来一曲。一时间,朋友圈、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歌迷的转发接踵而至。截止演出结束,观看直播的观众突破49万人次。虽然现场没有观众,但是歌手的热情不减,直播间里的一句句鼓励,让舞台上的歌手倍感激动。演出结束后,每一位歌手和乐队成员为直播间的观众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演出虽然结束了,但是音乐依然围绕在我们脑海里。在音乐里,每一个音乐人都带来了不同的故事,有人为了疫情在呐喊,有人为成都这座城市在歌唱,还有人借着月光抒发自己或美丽或忧愁的心情。其中让我们感同身受的是毛晨阳的《村人》,他思念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回忆里都是小时候的样子。这首歌流行民谣带有地域民族元素,加上特有的方言引起了思乡之情,旋律悠扬起伏,音色带有些许沙哑,把整个歌曲情绪推到了最高点,优美的和声伴唱引人入胜,重复的旋律一遍又一遍带人走进村人这个角色,回味悠长。孟大宝带来的《嘿!宝贝》风格以流行民谣为主线,旋律并不复杂,歌词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一句都是生活中的期盼与故事,平凡而不平庸,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创作者真实的感受与表达,一把吉他贴合着温暖的声音,让整个音乐的画面感呈现在眼前,充满感动。
2021年成都市将继续坚持特色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街头艺术表演模式,通过完善评比机制、完善管理体制建设、构建协调联动机制、开展跨区域合作等手段做好街头艺人管理、服务,为成都“音乐之都”的打造再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