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书店里,住着旧时光——探访成华区毛边书局·桃蹊书院

2018-11-19 17:51: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三毛

11月中旬的成都,已经有些冷了。上午9时许,街上的人潮已经散去,跟随着手机导航的指引,我来到一栋挂满灯笼的三层小楼面前,红红的灯笼,伴着从楼内洒出的灯光,让这栋建筑在这条街上显得是那么特别。这就是我今天的打卡目的地—“毛边书局•桃蹊书院”。

清晨,书院笼罩在寂静中。推开仿制木门,温暖的灯光映照在清朝曾国荃的对联上—“瓶花落砚香归字 风竹敲窗韵入书”,屋内宽敞明亮,阵阵书本发出的特有书香扑鼻而来,跟随着路牌的指引,我乘坐电梯去往三楼的“毛边书局”,这大概就是“闻香识书局”吧。

“毛边书局”的前世今生

要想了解“毛边书局”的故事,还得了解何为“毛边书”。“毛边书”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不切光,“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页与页相连,看书时,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另外,在书的“天”、“地”及四周,要多留空白。这是一种别具情趣的装帧方法,起源于欧洲,盛行于法国,之后流传到我国。鲁迅先生爱“毛边书”,自诩“毛边党”。

傅天斌老师就是这间“毛边书局”的创始人,从98年打造“毛边书局”以来,已过二十载,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从“毛边书局”流通到世界各地书友手上的书已有百余万册。2018年3月,傅老师正式与成华区桃蹊路街道办事处签合作协议,将位于清溪东路的“毛边书局”搬迁至怡福路300号,共同打造“毛边书局•桃蹊书院”。经过近半年的筹备,10月23日“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正式对外开放。现在新建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占地1500平方米,空间变得宽敞,但是不变的是原有“毛边书局”以书打开的方式没有变,推崇纸质阅读的理念没有变。

碰巧遇到从旧书市场上收书回来的傅老师,清晨书院人不多,能有幸与他聊聊天,这才知道在成立“毛边书局”之前,他在湖北十堰市新华书店工作,家里长辈又是大学教师,从小家教就非常严,小时候自己每逢寒暑假就要自备干粮去舅舅家读书,导致他从小就很抵触读书,不过终归是读过书的,对书和文字有几分敬重。可是后来自己却误打误撞从事了与书打交道的工作,因为他本人喜欢收集旧书,“毛边书”就是他当初收集之一,就在那时诞生了“毛边书局”。这大概就是后面为啥傅老师还收藏旧物品的原因,他自己都说他自己是个十足的“恋物癖”和有“收藏癖”习惯的“怪咖”。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